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作出《關于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吹響了四川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號角。助力四川加速向“新”而行,聚焦開辟新賽道,各民主黨派都有哪些好建議?
“鈉鋰共生”鞏固動力電池產業優勢
近年,鈉電產業異軍突起。業內預測,到2028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民革四川省委會調研認為,長期來看,鈉電與鋰電是“競爭與互補”關系。在全球鋰資源趨緊的背景下,布局鈉電新賽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但當前,我省鈉電產業規模化發展仍存短板:缺全局性規劃,部分市州基本處于各自為陣狀態,產業重合度高;缺完整產業鏈,落地項目主要集中在電池制造端,缺少下游應用企業;缺突破性技術,鈉離子儲能電池在制造成本上不具有優勢,短期內難以打開市場。
民革四川省委會建議,將鈉電作為動力電池“副業”補位發展,制定省級層面促進鈉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支持政策,創新驅動厚植核心技術優勢,利用現有鋰電過剩生產線做好產線切換和互補,避免重復建設,促使鈉電“快馬加鞭”形成產能。
在打造鈉電應用場景方面,民革四川省委會建議,“以投代補”,加強其在低速車、兩輪車和儲能領域的應用,比如對購買“四川造”鈉電產品進行補貼,垃圾清運車、景區觀光車等優先采購我省制造的鈉電動力電池車輛,擴大鈉電市場占比。
搶抓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機遇
人們普遍認為,作為人工智能“集大成者”,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廣闊的發展前景讓人形機器人產業布局呈現近乎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但目前國內尚無專門聚焦人形機器人主題的產業園區和集群。四川應抓住產業風口,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四川智造’新名片。”民進四川省委會提出。
如何搶抓產業機遇?民進四川省委會給出建議:
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聚焦線速度傳感器、高性能驅動、高效能源管理、安全防護與可靠性等方面,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同時引導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縣,向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系統集成領域的產業鏈兩端邁進。
明確我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與方向,擴大應用場景。未來3至5年,陣地教育、娛樂等技術難度相對偏低、落地周期偏短的領域,可以率先突破;針對醫療、康復、養老領域特定應用場景,在技術和應用落地方面尋求突破。
加強產業協同合作,做強做實“中試平臺”等技術轉化中間環節機構,構建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條。發揮川渝兩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實現機器人產業人才互動合作、錯位互補發展。
加快打造國家太赫茲技術高地
“太赫茲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大科技強國爭先搶占的科技制高點。推動太赫茲技術發展與突破,將為我省在支柱產業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更有力支撐。”農工黨四川省委會提出。
據農工黨四川省委會調研,目前,我省已成功研制出捕獲跟蹤精度優于0.003度的太赫茲高速通信系統,是業界公開報道的公里級最高實時傳輸記錄保持者。但四川在推動太赫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方面仍存在技術應用領域布局單一、高端專業人才緊缺、創新平臺能級不足、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建議,以更實政策支持更優創新生態,打造高能級平臺。“要研究出臺太赫茲技術重大專項配套政策,布局一批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組建省級太赫茲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圍繞高精度雷達、高速通信、電子對抗、醫學成像等領域設立重大專項課題,以高能級創新平臺孵化高水平創新成果。”
如何在太赫茲技術領域挖掘前瞻性成果?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建議,錨定創新需求牽引,多方聯動攻關。設立應用科研專項,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跨地區、跨領域科研院校聯動攻關,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