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商務廳、省經濟合作局7部門聯合印發《以高質量人力資源服務助推四川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強化新質生產力人力資源支撐的專項政策,《八條措施》堅持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推動人力資源服務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重要部署充分彰顯了人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性。四川既擁有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基礎,也具備高質量人力資源服務發展稟賦優勢。《八條措施》正是要大力促使優質人才和勞動力向新質生產力流動。
促優質人才和勞動力向新質生產力流動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圍繞技術創新和提升生產效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科技服務、期貨交割、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服務衍生制造,啟動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
《八條措施》從實施前沿科技攻堅突破協同引才、強化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人力資源支撐、全鏈條推進人才服務提質增效、擴大對外人才高水平開放交流、培育壯大人才服務市場主體、提高人力資源服務供給適配效率、增強人力資源市場配置能力、完善統籌協調和支持保障機制等八個方面,提出高質量人力資源服務助推四川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具體目標和路徑。
以前沿科技攻堅突破協同引才為例,實施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是四川以創新為主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之一。該項行動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四川發展需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人力資源服務將依托國家級、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專業性人才市場,面向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等高能級平臺提供“嵌入式”“耦合式”服務保障;收集發布“百萬高薪”崗位全球引才,尋訪推薦海內外頂尖人才。將分類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引才聚才行動,為前沿科技攻堅突破發揮人力資源服務聚人才、促創新、強產業的重要作用。
優質服務深度嵌入科技、產業創新領域
四川正加快建設人力資源服務高地。截至2023年底,全省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主體近1.6萬戶,年服務用人單位265萬家次。不少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已深度嵌入科技、產業創新領域,在高端人才招引、技能技術人才開發、專業人力資源咨詢等方面發揮了良好作用。
在成都,已建成1家國家級、1家省級、3家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人力資源服務企業260余家,2023年為超7萬家(次)企業落地發展提供招聘獵頭、培訓測評、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全鏈條服務。
廣安市岳池縣輸變電產業工人總量占全國五分之一,素有“全國輸變電看四川,四川輸變電看岳池”的稱譽。2023年以來,該縣輸變電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通過完善培訓、就業、維權服務體系,提升輸變電人才勞務技能品牌,累計開展各類技能培訓4.5萬人次,向外輸送輸變電工人16.5萬人次、覆蓋17個國家和地區。
在德陽,一家知名國企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助下,成功實施職位職級薪酬改革,在公司構建起以崗位價值為基礎,以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適應市場競爭的工資體系。
“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是人力資源服務肩負的重要職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以人力資源服務協同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點領域,全力抓好《八條措施》落地見效,更好發揮人力資源服務聚人才、促創新、強產業重要作用,更好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全省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人力資源支撐。(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