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5日電 (吳平華 王稀 郭劍忻)“今年實施地力培肥之后,秧苗長勢喜人,畝產穩定800斤以上,看著這一片接一片綠油油的莊稼,想到今年的收成,心里就美滋滋的,謝謝你們!”近日,宜賓市筠連縣紀檢監察干部就此前高標準農田建設建后利用和管護督察中指出的問題進行“回頭看”,大雪山鎮四景村村民張大哥樂呵呵地反饋道。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四川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舉措。2022年,筠連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大雪山鎮四景村實施,四景村位于大雪山鎮東部,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布多以山地為主,該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便包括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和地力培肥等內容。2024年5月,筠連縣紀委監委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整治工作組前往大雪山鎮四景村,實地查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后管理和使用情況,卻發現一些地塊存在無法耕種問題。
“去年、前年我們都種了,可是到了6至7月的高溫天氣,秧苗全部枯死了,沒有收成,所以今年我們就放棄了。”“那片土地土壤太薄了,水分難以維持,農作物根本無法生長。”在走訪當地村民后,專項整治工作組了解到,高標準農田有些地方土壤過于貧瘠,秧苗難以生長,導致莊稼沒有收成,農戶前兩年種植失敗后今年就索性放棄了該片土地的種植。
“高標準農田建設好了卻不能有效利用,惠農惠民政策難以落地見效,直接損害的是群眾的利益。”為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筠連縣農業農村局行業主責,隨即,專項整治工作組綜合運用查閱資料、現場復核、走訪群眾、個別談話等方式,圍繞該項目工程質量是否合格、監管責任是否落實、項目驗收是否嚴格、建后利用是否到位等方面開展全面調查核實,深挖徹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行業性、系統性、關聯性的“行業病”,推動專項整治有的放矢。
原來,大雪山鎮四景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還包括石塊清理、地力培肥等內容,由于資金問題,施工單位一直沒有實施,項目監管缺位,驗收走過場,導致農田達不到種植農作物的標準。在專項整治工作組的督促下,縣農業農村局協同大雪山鎮人民政府迅速督促施工單位對該地塊的石塊進行清理,實施地力培肥,嚴格把關標準。這些行動群眾看在眼里、樂在心里,施工完成后立即種上了玉米和稻谷,目前該地塊面積預計每年生產糧食3萬余斤。
截至目前,筠連縣紀委監委已先后走訪項目實施村19個、種植戶50余戶、群眾200余人,對2020年至2024年實施的8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覆蓋開展實地查勘,共發現工程質量差、驗收走過場、建后利用管護不到位、群眾有反映等問題17個,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召開聯席會議6次,發現線索15條,立案4件、處分4人,組織處理11人,為專項整治提供精準靶向。
“針對該案暴露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監管缺位、偷工減料等問題,我們將以‘紀委書記盯糧庫’行動為主抓手,圍繞前期設計、施工建設、管護利用等環節,聚焦工程質量達標、主體責任落實、群眾評價滿意等情況,對2020年以來實施的7萬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排查,深挖徹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風腐’問題線索,堅持以案件查辦為引領一體推進‘三不腐’,以務實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群眾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效,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筠連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