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0日電 (楊春)金秋時節喜豐收,遍地金黃糧滿倉。近日,走進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青云鎮龍寨村的田野里,一排排擺放在田邊的稻草捆格外引人注目。只見農戶們在田間來回穿梭,把水稻秸稈收拾得干干凈凈,隨后又將打捆后的秸稈裝上三輪車,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
在當地一處生態養殖農場內,工人正將秸稈送入機器。隨著打捆機轟鳴不止,它“肚子”里的秸稈通過收集裝置進行固定、打包,不一會兒,機械尾部就吐出一包包壓實的“金蛋”……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秸稈,在這里被“變廢為寶”,經過粉碎、封裝、發酵等步驟,成為牛羊養殖飼料。
“前段時間賣了苞谷稈,現在又賣稻谷稈,我們將這些秸稈賣成錢,環保又增收!贝迕駨埿g瓊高興地說。
以往,田間的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收割后,不少農戶便會就近在田間對秸稈進行焚燒,既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又極易引發火災等事故。
近年來,平昌縣積極探索秸稈回收綜合利用新模式,在青云鎮設立秸稈回收點8處,力求解決秸稈清理難題的同時,促進農戶增收。通過“秸稈-養殖-有機肥-有機種植”的閉鏈循環,推動農作物秸稈從土里來到土里去,實現農業生態循環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農產品質量。
據介紹,通過鎮農業服務中心、各村(社區)廣泛宣傳,幫助回收,聯系周邊養殖場,該鎮今年已回收利用玉米、水稻秸稈2700余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