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大感受,就是‘川味’很濃!”9月20日,在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分組討論中,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凱說,全會結合四川省情特點和發展實際提出了許多先行探索改革任務,滿滿四川特色。
既全面對標黨中央改革部署,逐項研究落實舉措,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重點謀劃“自選動作”——在當天的分組討論中,與會者對全會部署的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創性差異化改革給予高度關注。
四川作為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與會者圍繞《決定》展開深入討論,對如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走在前列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改革為啥要突出四川特色?
“四川既是天府之國,也是自然災害多發之地,是典型中國的縮影。”剛來川工作四個多月,新華社四川分社社長張旭東就參加了三次突發事件報道,其中兩次是山洪泥石流,這讓他對四川省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張旭東從一個“新四川人”的視角,看到四川在全國大局中的不同之處。這一觀點也引發與會者共鳴。大家認為,四川作為西部內陸省份,既面臨一系列與其他省份類似的問題,也存在不少獨有的困難挑戰和深層次矛盾問題。
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全會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省委第七巡視組組長蒲曉虎發現,此次全會提出的許多改革事項,有的是針對四川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的是針對新領域新實踐遇到的新狀況,新老問題都很有“四川特色”。
多位“三農”領域與會者在討論中表示,四川是全國四大育制種基地之一,種質資源和研發力量富集,要以改革精神攻克種業“芯片”、推進種業振興;農機化率不足,是四川農業生產端的最大短板,要加快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變短板為跳板。
而在多位企業界與會者看來,當前四川民營企業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成本高,全會對此作出回應,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并部署五大專項治理,包括開展拖欠企業賬款專項治理。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推進改革”——這一改革方法論,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認可。
“全會為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過去四川的改革經常走在全國前列,現在我們有了更好的條件、更好的政策基礎,理應在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中貢獻更大力量!”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說。
因地制宜謀劃了哪些創新舉措?
四川是改革開放的策源地之一,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向來奮楫爭先——從率先啟動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到率先開展國企改革試點,從率先開展住房制度改革再到率先對科技體制進行改革,一項項探索突破,都離不開川人的智慧和勇氣。
此次全會,又謀劃了哪些別具特色的原創性差異性改革?
全會透露,將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探索符合四川實際的農業轉移人口認定和統計方法。“四川農業人口基數大,有自己的人口結構特點。”不少與會者表示,探索符合四川實際的農業轉移人口認定和統計方法,就是要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更順暢、更便捷,為廣大農業轉移人口實現由“漂”到“穩”,為更好安居樂業提供有力保障。
看到《決定(討論稿)》,水利廳廳長郭亨孝備受鼓舞,對全會提出的“加強財稅金融政策協調配合,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效”完全贊同。 “今年四川水利投資預計達到800億元,但相比交通等建設領域吸引社會資本的強大能力,水利投資目前仍以財政為主。”郭亨孝表示,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鼓勵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水利建設,才能讓傳統行業承擔起新使命。
四川是文化大省,文化遺產豐富。全會透露,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出創新三星堆遺址、三蘇祠博物館、蜀道翠云廊等保護利用機制,這讓樂山市委書記趙波深受啟發。他表示,下一步也將推進峨眉山管理體制改革,爭取盡快取得一些標志性成果。
記者還從全會上了解到,四川將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持續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作為長江黃河都流經的省份,將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并在省內主要河流先行探索。這讓阿壩州州長羅振華十分高興:“希望能夠積極支持在阿壩州先行試點。”
與會者表示,這些具有“蜀風川味”的改革舉措對四川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通過大家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造和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必將給四川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