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7日電 (袁玉嬌 黃雙湖)“中國大唐是特大型全球能源電力集團之一,擁有豐富的項目建設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實力,今天來到亭子口水利樞紐,學習到了很多水光互補等能源方面的知識,為下一步我們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示。”25日下午,2024年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討班的29名學員,走進位于廣元市蒼溪縣的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了解了其在防洪灌溉、城鄉供水、清潔發電、攔沙減淤、梯級補償、交通航運等方面發揮的社會功能,直面感受“大國重器”的魅力。

據介紹,中國大唐秉承“提供綠色能源、點亮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在四川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目前,已建成水、風、光廠(場)站48座,實現788.34萬千瓦裝機規模,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超24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約7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978萬噸。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是大唐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橋頭堡”,地處川東北,擔當嘉陵江一江安瀾“總開關”重任,榮獲“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也被稱為“新時代都江堰”,樞紐的建成運行圓了川東北老區人民盼了半個多世紀的水利夢,極大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
“船從上游引航道經過上閘首航槽進入船廂后,我們將船箱與上閘首臥倒門關閉,并解除船箱與上閘首的對接,然后以每分鐘12.5米的速度將船箱降至下游水平面。船箱與下閘首對接好后,依次打開下閘首和船箱臥倒門,船通過下閘首航槽、下游引航道往下游開去。”大唐亭子口公司職工韓孟均為大家詳細地介紹升船機的運行情況。2019年6月,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2×500噸級的升船機工程投入運行,從此打通了川東北通江達海經濟社會發展水運要塞。近5年來,安全運送廣元周邊及陜西、甘肅貨運船舶、公務船舶及工程船舶等超790艘、貨運量94800噸,是名副其實的“黃金要道”。
站在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的光伏平臺上,微風徐徐陽光正好,研討班成員感受到上游高峽平湖的浩渺,體驗到水光的巧妙結合,也體會到在百米高壩上俯視下游的震撼,大家紛紛拍照留念。
“十年間,我們多次成功應對超大洪水。2018年7月,樞紐成功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7·11’洪水,避免了下游上百萬群眾緊急避險轉移;2020年成功應對‘8·11’近50年一遇寬峰洪水,攔截近20個西湖水量洪水;2021年10月,成功應對近40多年來最強秋汛;2024年7月,20天內接連應對4場洪水,有效降低了沿江城鎮抗洪減災壓力……”大唐亭子口公司職工王慧玲如數家珍地向研討班成員介紹了樞紐投運十年在防洪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總庫容40.67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0.6億立方米。投運以來,有效控制上游來水,并與下游堤防聯合運用,可將下游城市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農田防洪標準由2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是嘉陵江一江安瀾的“總開關”。
“我們正在打造亭子口水光互補能源基地,構建安全、綠色、經濟現代化能源體系。看,這一片光伏就是我們的一個試點項目,我們希望通過水光互補促進光伏產業鏈發展,改善當地電網的電源結構。”在光伏平臺上,大唐亭子口公司職工指著不遠處已建成的“水光互補”項目,向來訪人員一一介紹。

進入中控室,研討班成員立刻被特別的設計所吸引。反饋屏幕上的數字隨著設備的運行狀態變動,各種指示燈閃爍著,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可掌握全廠所有設備的實時數據。
“投產10年來,累計清潔發電超30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90萬噸。”在中控室,大唐亭子口公司職工李杰詳細介紹了目前為止樞紐的清潔發電成效。研討班成員們實地了解了樞紐建設、水輪機組參數、設備維護等情況,以及樞紐在防洪度汛、清潔發電、能源保供、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深切感受了百萬水電機組的恢宏。
大唐亭子口公司運維部負責人現場回答了外賓代表關于水輪機造價、發電機功率、運行年限、機組轉速、耗水率和發電量等專業問題。

據介紹,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的功能還不止如此,作為四川省“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水源,保障了川東北區域糧食安全,解決了下游蒼溪縣城區20萬人的安全飲水及應急輸水等問題,每年在庫區開展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國家重要生態區位上,總是以實際行動肩負起保護生態環境、綠色低碳發展能源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被評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