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 (吳平華)近年來,民事領域頻發當事人偽造證據、虛假陳述、惡意串通等虛假訴訟現象,呈現出從偶發個案到民間借貸領域高發態勢,對誠信訴訟的司法秩序造成嚴重挑戰。簡陽法院針對此類妨害司法秩序、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堅持“抓預防、重甄別、強懲處”的虛假訴訟防范理念,多措并舉推進虛假訴訟防范和治理。
抓預防,下好立案引導“先手棋”。選取誠信典故、典型虛假訴訟懲戒案例,并制作《民事案件誠信訴訟流程圖》等在院訴訟服務中心及各法庭訴訟服務站打造誠信訴訟教育專區,強化群眾誠信訴訟意識。建立新收案件“四必備制度”,做到溝通詢問必備、釋法明理必備、簽署承諾書必備、虛假訴訟風險標識推送必備。今年以來,針對民間借貸等虛假訴訟高發案件,要求當事人、代理人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1000余份,向審判部門推送虛假訴訟風險信息40余條。
重甄別,守牢案件辦理“主陣地”。設置民間借貸、金融借款等八大民事專業化審判團隊,由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擔任團隊負責人,定期組織學習防范虛假訴訟相關法律法規、典型案例等,提高法官甄別虛假訴訟的專業性。對存在虛假訴訟可能的案件,慎重進行缺席審理,通過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依職權追加與案件處理結果可能存在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當事人等措施,增強庭審實質對抗,全力查明案件事實。
強懲處,亮出從嚴打擊“鐵拳頭”。對構成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訴訟參與人,根據情節輕重依法適用罰款、拘留等民事懲戒措施。近三年來,已對40余名參與虛假訴訟的當事人、證人給予罰款。聯合檢察院、公安機關建立三位一體聯合防控機制,將存在虛假訴訟可能的案件納入檢察院監督范疇,邀請檢察人員到庭監督,對案件是否涉刑進行聯合會商,將涉嫌虛假訴訟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偵辦,并依法從嚴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兩年來,已合力追究刑事責任3人,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