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收治一位距骨壞死伴重度踝關節骨關節炎的男性老年患者。患者出現嚴重的踝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行走及生活質量。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在陶崎峰主任的帶領下,足踝外科亞專業趙文博博士成功將3D打印全踝關節置換應用于臨床,通過模仿松質骨的小梁結構,促進更好的骨長入,有效增強了術后的關節穩定性,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對于終末期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各類保踝手術已無法修復損傷踝關節,傳統的治療方式往往采用踝關節融合治療,患者術后雖疼痛緩解,但融合后的踝關節將喪失關節活動度,并出現僵硬及行走不便等癥狀,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生活質量的需求。
全踝關節置換術既能夠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同時也能保留關節活動度,隨著材料科學及手術技術的日益改進,現階段全踝關節置換術后的假體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手術操作更加標準化。目前全踝關節置換術相對傳統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操作時間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
陶崎峰主任科普:3D打印全踝關節置換術相較于傳統的通用模板全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新興的醫療技術,它利用3D打印技術來制造個性化的踝關節假體,可以更好的提高手術的精確度和有效性,同時使得假體與患者更加匹配,能夠盡可能的延長假體壽命。
首先3D打印全踝關節假體通過三維CT掃描建立踝關節數據庫,并利用鏡像翻轉技術,根據健側踝關節設計制作高精度的踝關節3D打印模型,包括關節假體及截骨導板。
其次3D打印技術可以使得踝關節置換手術更加精確,通過增強植入物的穩定性和簡化手術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使用3D打印技術還可以減少術中透視次數,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下肢血栓、切口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吳平華 趙文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