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6日電 (代銳 譚茹丹)12月26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2024全國政務熱線服務營商環境專題論壇”舉行。全國共160余家單位參評,47家單位獲評,其中瀘州市納溪區《以無憂服務優化營商“軟環境”》入選全國政務熱線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典型案例,并收錄于《全國政務熱線服務營商環境觀察報告(2024)》。
線上線下聚合力,當好企業“情報員”。將熱線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及時收集和響應企業訴求,提供咨詢、求助、投訴、舉報、建議等服務,有效解決企業的困難問題。
現場調研察實情。今年來,熱線專班通過熱線收集企業訴求后,組織工作人員先后16次深入園區和鎮(街道)企業開展現場調研,充分了解企業訴求和困難問題,累計收集訴求43條,并及時轉交相關部門和屬地鎮(街道)辦理,有效提升辦事效率和問題解決率,增強企業滿意度。項目管家增實效。面對企業多樣化需求,推行“12345+項目管家”模式,對企業訴求實行分級分類處置,將企業需求與項目管家線上精準匹配,形成“受理、核實、轉辦、協調、辦理、反饋、回訪、評價”的閉環管理機制,真正實現了政企無縫對接,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網格哨所延觸角。在園區設立政務服務驛站,賦予企業訴求收集職能,在鎮(街道)、村(社區)設立“12345直辦點”,由職能部門授權,對一些簡易訴求案件,直辦點可直接辦理,構建“全員辦熱線”體系。針對重點企業、重點問題、突發事件等,各網格哨所及時將相關情況反饋區級熱線專班,專班及時反饋相關職能部門解決,并將解決情況反饋網格哨所,實現“問題上報”和“處理結果”雙向循環,形成問題發現、受理、轉派、處置、反饋、核實辦結的閉環管理,企業通過熱線投訴量逐步減少。
完善機制疏堵點,當好企業“服務員”。聚焦企業集中投訴反饋頻率高、難度大的“疑難雜癥”問題,建立健全首辦責任制、聯席會商機制、“紅黑榜”通報機制等,壓緊壓實承辦部門(單位)責任,確保訴求高質高效辦理。推行“首辦責任制”。根據訴求類型和涉及領域,按照接訴即辦要求,第一時間將工單派發職能部門辦理,對涉及多個部門權責的事項,明確由排在首位的承辦單位負主責,其他部門根據工作職責協辦,杜絕部分信件因職能職責交叉而發生推諉扯皮的情況。建立會商機制。對復雜疑難問題,建立熱線與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察、信訪等聯席協商機制,加大疑難熱點問題解決力度,確保群眾訴求高質高效解決。針對承辦部門在辦理過程中反映的關聯問題,及時組織相關部門會商,打通難點痛點,為訴求高質高效辦理保駕護航。實行“紅黑榜”通報機制。每月對承辦單位、承辦事項、辦件滿意率、月辦結率等,印發情況通報,著重對承辦單位的超期件、不滿意件納入“紅黑榜”通報,倒逼承辦單位履職盡責、主動作為,提高辦結率、滿意率。四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積極推動熱線與110、紀檢、檢察、12315等整合聯動,實現“一號受理、精準轉派、多方聯動、高效協同”,同時,將熱線中心與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社會治理中心、信訪中心、輿情中心物理聯結,實現熱線服務向實向深擴容,推動企業訴求高效辦結,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嚴格督辦增質效,當好企業“護航員”。強化專班監督。熱線專班實行“5+2”全天候實時跟蹤督辦機制,特別是對即將超期件及時提醒職能部門辦理,對久拖不決事項,采取座談會商、函告催辦、現場督辦的方式督促部門辦理,并將督辦情況納入月度通報內容。今年共座談會商8次,現場督辦12次,函告催辦63次。強化考核監督。將熱線辦理情況納入區委區政府督查事項清單,并作為“民心守護”工程重點督辦內容和優化營商環境考核指標,定期開展熱線辦理情況檢查,將檢查情況納入部門年終考核,有效提升部門重視程度和經辦人員責任意識,確保涉企訴求精準高效解決。強化社會監督。在全區內各行各業聘任20名熱線監督員,對涉企訴求、營商環境等多角度問題,采取“線上+線下”“集中+分組”“調研+回訪”等多維度進行監督,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聽取監督員對優化營商環境和助企紓困的意見建議。今年共收集意見21條,建議5條。
2024年,納溪區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以企業訴求為著力點,以解決企業“急難愁盼”“操煩憂愁”事項為目標,通過持續改革、不斷創新,服務質效得到快速提升,已經成為了連接黨委政府和企業的“連心橋”“暖心橋”“貼心橋”。全年承辦涉企訴求80件,按時辦結率100%,企業滿意率100%,工作成效得到全區廣大市場主體的高度認可,有力助推全區營商環境評價節節攀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