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93歲的涂爺爺(化名)因排便困難和便血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檢查后,被明確診斷為直腸癌。與此同時,他還合并有嚴重的冠心病,冠脈狹窄程度高達90%。這讓治療方案面臨艱難抉擇。
好在經過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患者最終成功接受直腸癌手術并順利康復。此次成功挑戰高齡這一手術“禁區”,不僅展示了醫護團隊的精湛技術和卓越護理水平,還為類似高齡患者的腫瘤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復雜病情 多學科發力
入院前一個月,涂爺爺突然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猛增,一天甚至可以高達20次,且伴有鮮紅色便血。盡管沒有劇烈的腹痛、嘔吐等癥狀,但里急后重感、便血持續加重,嚴重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他還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且長期吸煙。近期,又出現了咳嗽、咳痰,心累氣促明顯等問題。
入院后,消化內科明確診斷涂爺爺患有高位直腸癌伴狹窄、細菌性肺炎。隨后,普外科·胃腸微創中心二病區接力繼續為老人治療。手術治療是理想的方式,但是老人的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為中-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冠脈造影更是發現右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約90%),這無疑為手術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高齡、合并多種基礎病,且心肺功能障礙,老人能否安全手術?為保障患者的治療安全,病區王蒙醫生團隊聯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麻醉科、康復醫學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深入討論,制定綜合治療方案,積極為患者展開圍手術期準備:針對患者肺部感染的問題,積極勸導戒煙,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感染,并且進行通過指導老人正確呼吸方法、吹氣球等方法幫助老人肺功能鍛煉;在飲食方面,團隊給予了專業的指導,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適當緩瀉,積極為術前腸道準備創造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做好氣道準備、腸道清潔和心理支持等。此外,還提前制定了個性化的多模式預康復訓練計劃,提高重要器官的儲備能力,增強對手術的耐受性。
艱難抉擇 醫患并肩闖關
最讓人犯難的,還是涂爺爺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的問題。按照常規治療,患者具有安置冠脈支架的指征,但術后至少需口服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但這樣用藥,又會極大程度增加直腸腫瘤出血的風險。等待直腸癌手術的期間,還存在腫瘤進展、轉移、急性腸梗阻等風險;但反過來,若先處理直腸腫瘤,又存在圍手術期急性心梗、心血管意外、猝死等高危風險。
經過多學科團隊的細化評估,醫生們綜合考慮了患者的全身狀況和多項器官功能。在患者和家屬的充分信任下,最終決定進行腹腔鏡下根治性直腸前切除術。術中探查發現腫瘤沒有出現明顯的轉移病灶,術中出血僅10毫升,手術順利完成。術前的綜合準備和術中的細致操作,為患者順利完成手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術后細心護理 助力老人快速康復
涂爺爺在重癥監護室觀察1天后順利轉回普通病房,并且在術后第1天開始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盡可能減少急性心梗的發生風險。回到病房后,為幫助老人早日康復,護理團隊基于加速康復理念,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全流程的護理計劃和措施。在嚴密觀察老人生命體征的同時,采取多種舉措預防術后并發癥:呼吸功能鍛煉,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指導老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幫助增強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
術后恢復的基礎,營養專科護士為老人制定了個性化的營養方案,通過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相結合,為其提供充足營養,促進傷口愈合和身體機能的恢復。
為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功能恢復,護理人員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指導并鼓勵其進行床上活動和早期下床活動,完成每日步行計劃和腹部核心肌群鍛煉。
同時,為老人提供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和家屬緩解焦慮,克服下床活動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經過醫護團隊的持續協作以及家屬的積極配合,老人的各項生理指標逐漸趨于穩定,身體狀況持續改善。下一步,涂爺爺還將在心血管科接受冠心病的系統診治。此次治療的成功,得益于多學科團隊的通力合作和護理團隊個性化、全方位的護理服務。
老年患者的治療面臨更多的挑戰,對醫療、護理團隊的技術水平、圍手術期管理要求甚高,但這不應該成為老年患者群體接受治療的“禁區”。
依托多學科的協作之下的科學檢查、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優質護理,能夠為高齡患者制定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療力度。未來,普外科·胃腸微創中心團隊還將繼續秉承“辦一家有溫度的醫院,做一名有溫度的醫者”理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更多高齡復雜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據悉,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是省級重點專科、市級重點學科、成都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胃腸微創中心隸屬于普外科,是四川省內較早將胃、小腸良惡性疾病、結直腸疾病作為單獨病區的單位之一。病區以外科微創手術為特色,整合了胃、小腸良惡性腫瘤治療,結直腸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腹壁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治療,便秘與盆底疾病和炎性腸病治療等。(吳平華 文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