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0日電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質增效,提升成都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站點一線社工專業素質和開展康復服務專業技能,由成都市民政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持,成都市青羊區希望之光康復中心組織實施的2024年成都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實務實訓班19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開班。

本次實務實訓班將持續三天,邀請了國內領先的精神康復專家授課,講授最前沿的精神康復理念技術及發展,內容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理念與政策”“精神疾病的認識及管理”“職業康復在精神障礙中的應用”“社區康復及社工個案管理和面談技巧”“如何引導復元人士認識精神疾病(精分及雙相)”“藥物管理制度”等。
“由于社工對精神障礙康復知識相對薄弱,可能會在從事社區康復服務工作中,服務方式出現偏差。”現場,來自簡陽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指導中心葉雪梅表示,本次實務訓練給予了她很多啟發,無論是針對社工的精神障礙康復服務理念、服務步驟還是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給她的感受就是“很精細”,這對提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效幫助很大。
據了解,作為2024年成都市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的精康融合服務類項目,項目將分二個階段組織實施開展,一階段便是本次實務知識集中授課;二階段將在2月-9月分10批次進行實務實操現場訓練,對本次實務實訓班的120名余社工開展現場實操培訓。該項目設置了精神康復社會工作“實務訓練、實訓實操、實訓督導”3個模塊,探索覆蓋成都市康復站直接服務人員實務實訓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模式,彌補以往康復站點一線社工培訓缺乏康復技術實操的培訓。

成都市青羊區希望之光康復中心負責人張樹森表示,此次實訓整合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市精神病院(成都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指導中心)醫療技術支持,跨區域職業治療康復專家、社工督導專家資源,搭建了成都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社會工作實務實訓基地平臺,創建了多專業、多領域、多層面合作創新機制。培訓最終將形成經過領域專家論證、可以推廣運用于社區康復站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實操指南》,填補當前康復站一線工作人員開展技能訓練缺乏康復技術指導的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