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4日電(楊科佳)在小微企業發展經營中,尋求融資時可能會面臨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不少企業主的印象里,向銀行申請貸款往往需要經過各種風險評估和審批流程,企業“不敢貸”“不會貸”成為了阻礙經營持續發展的“難點”“堵點”。
打破信息壁壘,爭當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始終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視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在四川金融監管局、四川省發改委聯合部署下,該行積極發揮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切實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累計服務普惠小微企業超1.2萬戶,貸款余額超200億元。

“新訂單”吃下“定心丸”
“像我們小微企業,如果接到大量新訂單,短時間內尋找擴產的周轉資金是個難題,我們也不知道有哪些渠道可以快速獲得貸款支持。年初興業銀行成都分行金融特派員小陳主動電話詢問我們是否有金融需求,又主動上門拜訪、實地考察,把我們的很多疑問都當面解決了。”位于成都市金堂縣的新材料包裝生產企業四川潤豐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諶先生說。
諶先生口中的小陳就是興業銀行成都分行金融特派員陳經理。據陳經理介紹:“去年出臺的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目的之一正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機制落地之前,很多企業都是通過我行存量客戶推薦,或是有機會參加到市、區級對接會,才能聯系了解到銀行貸款產品,其中小微企業因數量多、需求各異,導致金融服務的跟進效率相對較低。”
而機制落地以后,在當地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專班的指導下,政府相關部門與銀行工作人員通力配合,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并將收集的信息清單匯總后下發至對應金融機構即刻開展對接,可以更快更高效地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立即安排上門走訪,成功解決了貸款供需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下,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在今年年初向該材料包裝生產企業成功發放了700萬的流動資金貸款,這也是該企業首次獲得銀行信貸支持,資金難題得到解決。
“成都產”貸動“中國芯”
近年來,成都市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積極擁抱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其中,電子信息和航空航天產業成為了“中國芯成都造”的代表名片之一。
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積極與當地各級政府部門、擔保公司深入合作,創新打造銀政/銀政擔合作模式,在“科創貸”“天府科創貸”“成長貸”“新易貸”“蓉易貸”等優質金融產品的加持下,為四川省科技型企業注入發展動能,累計服務科創小微企業超百戶。

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的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造控制芯片及大容量衛星存儲系統技術為核心、為航天器提供智能信息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的科創企業,因企業發展態勢良好需要資金進一步擴大經營和研發規模。因行業“高研發、長周期、輕資產”的特征,讓企業負責人對于貸款金額、貸款成本都更加關注。
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興業銀行成都成華支行相關負責人與該企業“牽上了線”:“我們去到了企業的研發生產車間,通過現場面對面的溝通走訪,針對該初創型科技企業輕資產的特點,定制匹配了我們興業銀行的投聯貸、科創貸,并在短時間內迅速發放了300萬元貸款支持,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的需求。”
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下,“政府-銀行-企業”形成了“需求-平臺-融資”良性循環的三角閉環,讓源源金融活水更加精準滴灌新質生產力,全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
“黑豬肉”走向“新農業”
“千企萬戶大走訪”除了走進傳統制造工廠、高新產業園區,同時也走進了春日里的天府沃野,讓金融春風吹出鄉村振興的稻香。
“再過1個月,我們就要繁育今年新的一批黑豬了,興業銀行這邊的貸款來得太及時了。”四川蜀芯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據悉,這家企業擁有四川地方黑豬“育、繁、推”一體養殖基地,致力于向市場提供優質的黑豬種豬和仔豬。

興業銀行成都錦江支行金融特派員袁行長和耿經理在“千企萬戶大走訪”中,通過上門對接了解到企業今年的經營擴產計劃,為企業提供最合適的金融產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實施后,集各方之力鋪開了一張金融支持的管網圖,目前在縣域的所有農業企業我們也能夠精準走訪、高效服務,讓信貸資金能夠更準確的滴灌到涉農行業。”袁行長感慨道。
自協調工作機制出臺以來,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已累計走訪小微企業超千戶,新發放貸款超80億元,有效緩解了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下一步,該行將持續加強各級專班走訪企業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強化小微企業融資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滿意度,為推動本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