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4日電(伍排勇 朱春悅)近年來,汶川縣將"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強化落實,一批批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在青山綠水間落地生根,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連日來,為推動“以工代賑”項目工程建設,汶川縣水磨鎮劉家溝村河堤堡坎加固工程正在搶抓工期,趕在今年河水上漲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現在氣溫回升,我們村的以工代賑項目河堤加固和道路建設全面動工,預計在雨季來臨前能夠完工投入使用。”這些天,乘著晴好天氣,位于汶川縣水磨鎮劉家溝村的以工代賑項目河堤加固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水磨鎮劉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彭玉剛介紹,為加快項目建設,村兩委組織90多名村民正在搶抓工期,加快工程建設。

走進施工現場,挖掘機、攪拌機等機器轟鳴,50余名由當地村民組成的施工隊伍正“一”字排開,在挖掘機的配合下開展混凝土擋墻基礎澆筑,為推動工程進展,施工現場村民們分工配合,大家忙著關模搭建、混凝土攪拌、挖掘堡坎基礎等,整個工程建設正在有序進展。
汶川縣水磨鎮2025年中央財政以工代賑(劉家溝村)項目估算總投資430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400萬元和地方配套資金3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硬化道路長4公里,路面均寬3.5米,厚0.2米。新建排水溝1公里、擋墻11處(2050立方米)、涵洞4道。工程將以以工代賑、和村民自建方式推進。
在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工程建設中采取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的盡量不用專業隊伍。最大程度幫助農村低收入人口特別是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機遇。預計該工程能輻射帶動當地群眾務工120余人。該項目也充分體現了以工代賑“先有群眾、后有項目”以及“項目建設是平臺載體、就業增收是根本目標”的政策導向。
據了解,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大幅提升了當地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有利于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奠定堅實基礎。下一步,汶川縣相關部門將繼續緊盯項目實施進度,確保項目盡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深入發掘以工代賑政策內涵,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及時足額發放勞務報酬,充分發揮以工代賑項目的賑濟作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