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劉大爺這兩年活得比走鋼絲還驚險:走兩步喘得像拉風箱,夜里只能坐著睡覺,甚至上個廁所都會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更揪心的是,他的脊柱早已彎成了“麻花”,體內血管如過山車般七拐八繞……近日,經歷多家醫院求醫無果后,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用一場精巧的“微創介入換心門行動”,在布滿死亡陷阱的血管迷宮中為劉大爺博出了生路。
當劉大爺的CT影像投屏時,現場人都倒吸一口冷氣。經過檢查,劉大爺脊柱側彎導致胸腔嚴重變形,主動脈像是被折疊的吸管,更要命的是心臟“門框”(主動脈瓣)不僅先天畸形(二葉畸形),還被厚厚的“水泥”(鈣化)封死。普通人心臟血流是“直行道”,劉大爺血管卻是“九曲十八彎”。這類患者就像背著“定時炸彈”生活。
微創專家如何“闖關”?面對這例“教科書級難題”的病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勇帶領團隊聯合多學科進行了病例討論,決定用微創介入方式為患者更換心門。該項手術有三大突破點:
雙硬導絲“軌道技術”:猶如在盤山公路上鋪設雙軌,用特制導絲為手術器械搭建“高架橋”,為復雜血管病變開辟新路。
手術當天,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程力劍、崔鵬副主任醫師、費俊杰醫生團隊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成功為劉大爺更換心門,破解劉大爺脊柱側彎+主動脈迂曲+二葉畸形三重“致命密碼”。
術后第三天,逐漸康復的劉大爺摸著胸口高興得說:“現在心口也不覺得壓大石頭了!”如今已順利出院的劉大爺已能平躺著睡整覺,日常活動恢復常人一般,曾經青紫的嘴唇也重新有了血色。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是國家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設單位、四川省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聯盟成員單位,自心臟大血管外科率先在區域開展TAVR手術以來,已成功完成多種高難度手術,如主動脈瓣極重度狹窄、純返流、二葉畸形、大橫位心、高齡患者、透析患者、脊柱畸形患者等,擁有豐富的經驗。科室崔鵬副主任醫師專攻微創介入瓣膜專病及血管介入手術方向,2023年,心臟大血管外科崔鵬醫師的《TAVR病例分享》在第九屆中國瓣膜大會榮獲優秀錄播病例一等獎。(吳平華 崔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