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8日電 (宋成均 李萬寧)17日晚,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風采展示暨鎮域經濟特色產品展銷活動在龍舟廣場舉行。各地嘉賓與青年齊聚,共同見證鄉村振興進程中青春力量的閃耀時刻。

活動在長寧青年帶來的《黑神話:悟空》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后,10位來自不同鄉村的“我們村的年輕人”十佳領頭雁依次走上舞臺進行路演。他們站在臺上,真誠地分享著自己的創業故事和一路的奮斗歷程,每一個故事都詮釋著鄉村振興所蘊含的無限希望與蓬勃活力。
“我一直相信,竹子渾身都是寶,只要深挖它的價值,肯定能給家鄉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竹建筑傳承創新者和中藥材種植帶頭人陳小鵬感慨地說,剛開始搞竹建筑創新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在大家眼里,竹子就只能做些籮筐、竹椅之類的簡單物件。但他沒有放棄,一路堅持了下來。現在的陳小鵬,已經擁有18項竹屋專利,還帶著村民們種了上萬畝藥田,不僅實現了產業革新,還讓村集體收入大幅增加。
現場路演的青年創業者們,個個都不簡單。他們扎根鄉村,在各個領域大膽嘗試、創新。有的搞稻蝦共生的立體養殖,讓稻田和小龍蝦相互利用,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有的專注竹蓀、竹筍的精深加工,打造出完整的產業鏈;還有的大規模種植中藥材,推動循環農業提質增效。他們緊跟時代潮流,借助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這些數字化手段,把村里的“土特產”賣到了全國。據統計,他們帶動了1700多名鄉親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為長寧縣的鄉村振興和鎮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據了解,長寧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省、市的工作要求,始終秉持“以‘融’互補、統籌發力”的理念,大力促進青年人才和鄉土資源深度融合。在這樣的努力下,一批新農人“領頭雁”應運而生,他們在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勇挑重擔,成為廣大青年學習的好榜樣,也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

活動現場設置的鎮域經濟特色產品展銷區,擺滿了各類特色產品。65歲的村民李秋奎看完展銷后贊不絕口:“我在村里住了大半輩子,以前村里的東西土里土氣,現在經年輕人一弄,竹筍包裝精美,竹制品也好看又實用,太了不起了!我家孩子在外面打工,我回去得勸勸他,回來跟著這些年輕人干,說不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現場不少人對我的產品感興趣,還和我談了合作意向,這讓我信心十足,我一定會加把勁好好干。”年輕創業者王小飛說,這次展銷會大開了眼界,看到眾多同行在鄉村取得成績,備受鼓舞。以前總覺得在農村創業沒出路,現在才明白,只要用心、勇于創新,農村就是充滿機遇的廣闊天地。
青春是最美的風景,奮斗是最亮的底色。接下來,長寧將整合更多優惠政策,為青年在鄉村就業創業提供更多幫扶項目、發展資金和社會資源,搭建更廣闊便捷的平臺,助力這些“領頭雁”引領更多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和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美麗長寧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能,一起書寫鄉村振興的輝煌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