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
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傳來消息——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日前探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打破多項伽馬射線暴觀測紀錄。這是坐標在四川的“國之重器”的高光時刻,更是四川十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實現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這些部署,在黨的二十大四川省代表團及省內各界引發熱議。大家一致認為,近年來,四川著力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
推進創新驅動
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十年間,我們與華為、中國電信等眾多龍頭領軍企業建立聯合科研平臺100多個,科技創新成果已廣泛應用到1500多家企業,逐步建立起從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到成果轉化應用的創新集群優勢,有力支撐了四川電子信息產業邁上萬億級大關。”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亞非代表說,取得這些成績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引領發展之變。
一所學校如此,一個省份也是如此。加速匯聚創新要素。這些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超過千億元,總量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國第七位;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是2012年的7.4倍,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3萬億元、是2012年的2.8倍,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提升。
參與研制殲10戰斗機、殲20戰斗機等,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特級技術專家姜文盛代表見證了建設航空強國的四川力量。從地下2400米邁向前沿科技的“星辰大海”,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錦屏地下實驗室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名川常年守護著全球最深的暗物質實驗室。
承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越來越多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貢獻四川力量。”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叢林代表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將堅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推動核動力技術跨越式發展,加強高水平研發能力建設,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四川涼山,正忙著錦屏地下實驗室擴建工程的李名川,憧憬著2024年建成投用的“錦屏大設施”項目,屆時可用空間將比目前擴大近80倍。“可以預見,將吸引更多國內外頂級科學團隊入駐,在四川形成世界級開放共享實驗平臺,成為全球深地科學研究的‘圣地’。”
作為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沃飛長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郭亮備受鼓舞。他所在的通用航空與出行交通領域在無人駕駛、空中交通等技術領域同國際一線企業同場競技,“我和團隊將在接下來的5年及更長時間,深耕通航出行領域,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數字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而不懈奮斗。”
建設制造強省
引領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
近年來,四川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引領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區域戰略形成競相發展之勢。
產業邁向中高端,表現為支柱產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優勢明顯——
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兩大產業邁上萬億元臺階,五糧液股份公司506車間黨支部書記、主任曹鴻英代表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四川不斷擦亮川酒金字招牌,提升川酒產業品質,助力食品飲料產業邁過萬億元大關。”
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產業緊隨其后。作為能源裝備行業的排頭兵企業,東方電機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鄢志勇見證了四川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的全過程,如今德陽高端能源裝備特色產業享譽全國。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看到,四川光伏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中國光伏產業從“三頭在外”受制于人,發展到引領世界光伏產業。
建設制造強省和制造強國,劉漢元表示,將帶領通威集團在光伏領域新賽道持續領跑,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始終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助推我國能源轉型,為制造強省和制造強國貢獻民企力量。
“打造世界一流能源裝備企業,研制更多‘大國重器’,奉獻更多清潔能源。”鄢志勇表示,將打造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數字智慧、制造服務、質量效益企業,以此助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勇代表表示,將打造開放創新型“交通+”產業生態,推動交通網、能源網、通信網、運輸網、服務網融合發展,將智慧綠色交通產業打造為四川特色優勢產業。
深入推進制造強省試點示范,全省各市州紛紛立足實際、突出特色、以新型工業化強化區域比較優勢,引領全省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主干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干支協同聯動的生動局面加快形成——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廣安市委書記張彤代表表示,廣安提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下一步,將堅定實施“同城融圈”戰略,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作示范,走出一條體現廣安特色、服務川渝合作的發展之路。
“生態優勢是雅安最大的優勢。”雅安市委書記李酌代表說,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水源涵養地,雅安將貫徹落實“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市”定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雅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