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云 何勤華
近日,2021年度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發布,涼山州西昌市躋身全國百強,排名第96位。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西昌市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多項指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兩年后回歸上榜百強縣。
西昌市委書記馬輝表示,這是西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起點。“十四五”時期,西昌市將圍繞建設攀西地區現代化國際性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雙百”城市發展目標,按照“生態立市、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治理優市”發展路徑,奮力推進由“邛海時代”邁入“安寧河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昌新征程。
多項指標突破
再次回歸百強縣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堅持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推動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底部支撐,在全省有基礎、有條件的縣(市、區)中,分類遴選確定了8個縣(市)、5個區作為全國百強縣百強區重點培育對象,量身定制“一縣一策”專項培育方案,出臺獎勵辦法,支持13個縣(市、區)爭創全國百強縣百強區。
自2020年以來,涼山州委州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全國百強縣統一部署,圍繞“加快西昌市重返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行列”這一目標,切實履行培育主體責任,擬定《西昌市爭創全國百強縣工作實施方案》和《涼山州支持西昌市爭創全國百強縣政策措施》,對標賽迪4大維度24項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聚焦發展主導產業、重大項目投資、優化營商環境、園區設施配套、壯大民營經濟等領域,大力促進西昌市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西昌市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占GDP比重、人均社消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等多項指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落榜兩年后于今年一舉強勢回歸入榜百強縣。
發展是第一要務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73.6億元
2021年火把節期間,西昌邛海游人如織。從7月1日起,邛海濕地公園正式實行“掃碼贈票入園”。過去的五年,西昌榮獲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等稱號,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不僅僅是旅游產業蓬勃發展。過去五年,西昌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期末,西昌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73.6億元,較2015年增長34.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2042元、21346元,城市建成區面積49.2平方公里。城市知名度、影響力、綜合實力不斷攀升。
位于安寧河西岸的西昌市裕隆回族鄉興富村與太和鎮九龍村交界地段,成昆復線鐵路及西昌西站站點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鋪設的鐵軌向南北延伸,規模宏大的站點已屹立在眼前。
過去五年,西昌始終堅持打基礎謀長遠,有效突破瓶頸制約,交通體系更加完善。瀘黃高速(西昌段)擴能提級,樂西、西昭高速開工建設,成昆復線(西昌至昆明)通車在即。開通航線24條,通航城市27個,新建北環線、迎賓大道、春城大道等城市道路25條,改擴建合鹽路、小漁村大道等46條,打通城市斷頭路5條,建成通鄉公路162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月亮湖等3座城市公園建成開放,現代葡萄、花卉,萬畝水果、蔬菜等9個園區示范帶動,農業基礎逐步夯實。
新征程上新目標
向“安寧河”時代邁進
2021年,西昌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11133”發展戰略(即一個堅持、一個目標、一個路徑,三個重點、三個支撐),探索出少數民族地區縣域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路子,打造“一城一區一樞紐一花園”,即建設攀西地區現代化國際性中心城市、現代綠色優勢產業集中發展區、四川南向開放門戶交通樞紐、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
上半年,西昌市經濟持續恢復,穩中向好。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16.84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76億元,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137.45億元,同比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156.63億元,同比增長10.7%。
未來幾年,西昌市圍繞建設攀西地區現代化國際性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雙百”城市發展目標,按照“生態立市、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治理優市”發展路徑,奮力推進由“邛海時代”邁入“安寧河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