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7日電 (衡歡)近年來,西充縣立足縣域實際,從促進產城融合、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等方向發力,興產業、活要素、優服務、強治理,下好“城鄉一盤棋”,統籌推進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要素配置等相互融合、協同發展,著力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繁華城市與繁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奮力建設“產城一體示范區”
近日,在臨江新區西充片區南充市西充產業新城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塔吊揮舞“長臂”,挖掘機隆隆作業,運輸車輛往來穿梭,百余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施工。
據了解,南充市西充產業新城項目總投資20.5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雙創中心、人才服務中心、標準廠房以及附屬工程。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入駐企業5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熱火朝天。在臨江新區西充片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零零昊、源維機械、星河生物等投產企業的生產線運轉不停,工人們加班加點趕訂單,全力沖刺年度目標任務。園區的建成、企業的發展,也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從田間到車間,由農民變工人的改變。
“現在既能就近掙錢,又能照顧家庭,真好!”四川零零昊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陳昌林說,他是多扶本地人,在外務工多年,前兩年他看到西充的工業園發展得紅紅火火,很多企業都在招工,為了照顧家庭,他入職四川零零昊科技有限公司。
“工業園注冊企業有100多家,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陳昌林說,越來越多像他一樣來自農村的年輕人到園區上班,鎮上的人氣越來越旺。
此外,該縣還開通縣城到多扶鎮的公交線路,新建醫院、學校等,滿足務工人員在出行、就醫、兒女上學等方面的需求。
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近年來,西充圍繞建設“產城一體示范區”,堅持“生產、生活、生態”合一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臨江新區西充片區,以及南充市西充產業新城、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多扶工業園區、常林工業園區等園區平臺,整合財政投入,撬動社會資本,引入經營主體,加快產業集聚,全力促進簽約項目順利落地,在建項目加速推進,投產項目產銷兩旺,產城融合大格局、大框架初步形成。
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李大爺,這個藥一天三次,溫水送服。最近是流感高發期,要提醒家人注意預防。”日前,在西充縣義興鎮有機村衛生室,村醫楊陳正在為村民進行診療。衛生室內,診斷間、醫療間、藥房等功能室一應俱全。
“對于疑難雜癥,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向專家請教。”楊陳說,該村還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5G遠程醫療服務體系,依托南充市中心醫院、西充縣人民醫院和義興鎮中心衛生院,可開展遠程會診、預約轉診、遠程復診、遠程檢查等醫療服務,進一步提高醫療檢查的準確度,便于疾病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在太平鎮全民健身中心,嶄新的標準5人制足球場、籃球場、室內羽毛球場館等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在搬運運動器材進場。
據介紹,太平鎮全民健身中心位于該鎮育英社區,占地1300平方米,包括室內體育館、籃球場、網球場、健身設施等,同時布局了休閑文化廣場,設置停車場、健身休息區等配套設施,還規劃了文化墻、綠化景觀等。
“看著全民健身中心一天天建起來,大家都特別高興。健身中心正式開放后,我會經常組織朋友來這里打打球,鍛煉身體。”育英社區居民李先生高興地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聚焦城鄉融合發展中群眾的“急難愁盼”,西充緊盯重點求突破、錨定目標抓落實,不斷推進醫療衛生、教育、體育、養老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統籌完善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力度,健全村(社區)幫辦代辦政務服務、基層養老、托幼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等,推動鄉村與城市公共服務資源一體化共享,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置,描繪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現代化城鄉“和諧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