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楊勇)“推進教育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12月13日,在中共綿陽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古奇表示,將以貫徹落實本次全會精神為契機,立足“城鄉融合、教育何為”這一主題,圍繞“建設成渝教育副中心”這個目標,緊扣“實施義務教育優秀教師交流、優秀校長培育‘雙優工程’和優質學校擴容、優質資源共享‘雙優計劃’”,進一步調整校點布局,深化學區制治理,優化師資配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積極拓展綿陽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途徑,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賦能助力。

實施“兩化建設”,夯實教育優質均衡“新基點”。結合全會精神,統籌考慮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進程,科學預判和研究未來人口流向,加快推進校點布局優化和學校標準化“兩化建設”,科學動態調整優化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合理布局和辦好農村學校,并對農村學校在標準化建設、師資配備、遠程資源共享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促進城鄉一體化、優質融合發展。在充分保障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的同時,為返鄉創業、城市回流和堅守鄉村子女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不僅“有學上”,還能“上好學”。2024年,綿陽市計劃新建、改擴建基礎教育學校校舍20萬平方米。
實施“雙優計劃”,構建教育資源配置“新架構”。大力實施優質學校擴容、優質資源共享“雙優計劃”,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遴選創建省級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推動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城鄉一體;把數字化作為鄉村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強化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搭建城鄉數字教育聯盟,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實現全覆蓋。學前教育階段,將以市屬名優幼兒園領銜各縣幼兒園建立共同體11個,省級示范性幼兒園與縣域內鄉鎮幼兒園建立聯盟33個。義務教育階段,將重點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力爭2024年,綿陽市省級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達到25所。高中階段,將通過8所名優高中校際幫扶等振興縣域高中。
實施“雙優工程”,激發城鄉教師隊伍“新動能”。持續實施義務教育優秀教師交流、優秀校長培育“雙優工程”,加大教師交流輪崗力度,將應交流輪崗教師10%的比例要求提高到15%以上,2024年全市優秀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比例力爭達到20%,進一步緩解農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加大優秀校長培育力度,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優秀校級領導選派到優質學校擔任校級領導,選派優質學校優秀管理干部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擔任校級領導;完善激勵機制,將2所及以上學校的工作經歷作為教師申報評審高級及以上職務職稱和評選特級教師、名優教師的必備條件,要求新任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副校長原則上應有2所及以上學校工作經歷;充分發揮名師名校長引領示范作用,構建“一帶一、一帶多”梯隊人才培養機制,新建市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28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