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南充這座集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于一體的四川第二大市,正在厚植體育土壤,牢筑強市根基,為加快推動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打開南充天團的“英雄榜”,奧運冠軍張山、世界冠軍高寒、曹逸飛、賈童、盧為等一大批體壇名將閃耀其中,全國射擊比賽亞軍、全國大中學生射擊比賽冠軍不勝枚舉,僅南充高中就走出五位世界冠軍。

為發展好競技體育,南充市緊扣“瞄準奧運會、著力全運會、常備省運會”的戰略方針,突出重點項目布局和優勢項目建設,深化教體融合,在體校、中學和藝體學校建立培訓基地,大力實施青苗培育計劃、拔節提升計劃、人才奔騰計劃,完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抓好射擊、網球、田徑、射箭、藝術體操、柔道等項目的建設,按照統籌項目、優化布局、重點突出、發揮優勢的原則,全面提升競技體育總體實力水平。目前,全市訓練基地已增至24個,訓練項目19個,業余訓練專(兼)職教練員已有80余名,全市傳統項目學校37所,常年在訓學生16800余人,創建國家級青少年俱樂部8個,先后向省專業運動隊輸送優秀運動員120余名,向省級運動學校輸送或參加訓練的運動員800余人。以南充高中為例,該校射擊、田徑、游泳、武術、男籃、女排、男足、羽毛球、跆拳道、體育舞蹈、網球等11個競技訓練項目常年參訓學生400余人,隊員在國家級以上比賽中累計奪得金牌50余枚,10余人入選國家隊,20余人入選省隊。

從2009年開始,每年一屆的升鐘湖釣魚文化節如期舉辦,現連續舉辦十一屆,升鐘湖釣魚文化節也與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青海環湖自行車賽并列為全國三大休閑體育文化節。升鐘湖釣魚大賽的舉辦,催生了升鐘湖環境的改善,曾經封閉落后的庫區,已打造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湖畔300多戶農家吃上了“旅游飯”。此外,南充還先后打造了嘉陵江馬拉松、嘉陵江龍舟賽、中國BMX自由式聯賽等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
體育賽事具有賽事、交流、經貿、文旅等多項功能,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既是城市影響力,也是城市形象。近年嘉陵江馬拉松、營山馬拉松、閬中馬拉松、高坪馬拉松,每次“鳴槍”的背后是上萬人的消費,這對一個城市的綜合拉動力顯而易見。而這也更加堅定了南充市辦賽營城的決心和信心。2023年4月,南充市人民政府與省體育局簽署了共建區域體育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項目實施、人才培養、體育產業發展、賽事品牌塑造、全民健身活動推廣等方面深入合作,作為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推動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
全城熱“練”,“動”感十足 。全長124公里的嘉陵江風景綠道聯通一江兩岸,讓三區相連,中心城區串聯了10個濱江公園,一條見證全城人民健身生活的康莊大道脈絡清晰。濱江騎行、馬拉松、競走、休閑健步、打卡……這里將被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嘉陵江風景綠道品牌、全國有影響力的江河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最大的江畔露營基地。
南充強化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廢棄閑置的隱秘角落成為建設“15分鐘健身圈”的“金角銀邊”。南充已建成各類體育場館、健身中心24個,體育公園7個,健身步道345公里,健身路徑設施4609條,行政村級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城鄉一體化,打造“15分鐘健身圈”,擴大人們的“幸福半徑”。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