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zjj > 中新網四川

南充順慶:讓文化瑰寶煥發新生
2024年12月20日 14:0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 (萬家利)近年來,順慶區高度重視文化保護工作,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從修繕維護故居、遺址到活化利用非遺技藝,再到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傳統文化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光彩,也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更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據悉,順慶區分別于今年2月、5月組建完成順慶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和工作隊,全面開展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截至10月底,全區共采集文物普查數據166處,收集有價值的文物線索9條,登記新發現文物6處。

  “文物保護的關鍵在于建立務實有效的長效保護機制,詳細劃分責任范圍,落實落細文物保護措施,扎實做好文物保護規劃、修繕利用等工作。”順慶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推進“四普”工作,進一步摸清順慶文物“家底”、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位于順慶區桂花路的高從明工作室里,院子中擺滿了棕樹葉制成的螳螂、螞蚱、蜘蛛、鶴、龍等手工藝品。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顏色各異,大小不同,不大的院子仿佛是一個動物園。

南充市順慶區,非遺棕編展。 萬家利 攝

  據了解,棕編是一種傳統手工技藝,以棕樹葉為原料編制工藝品,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棕編是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高從明作為南充非遺棕編第三代傳承人,已堅守四十余年。

  “將棕樹葉加鹽煮過以后曬干,棕編的原材料就有了。相比其他材料,加工過的棕樹葉更容易保存,不易被腐蝕。一件棕葉編制而成的手工藝品,可以保存至少數十年。”高從明說。

  棕編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對于高從明來說,“第三代傳承人”這個稱號更意味著責任和使命。“棕編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手藝。這門技藝對很多人來說,是童年的記憶。”高從明計劃開設棕編工作室,將技藝傳授給更多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也希望創作出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作品,讓棕編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順慶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順慶區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市級19項、區級30項,項目涵蓋傳統技藝、傳統音樂、傳統美術、民俗、傳統醫藥等多個類別,組成了順慶彌足珍貴的非遺寶庫。

南充市順慶區非遺進校園活動。 萬家利 攝

  近日,由順慶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舉辦的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走進延安路小學。活動現場,師生們“穿越時空”,感受了古琴的悠揚琴聲、栩栩如生的面塑、惟妙惟肖的棕編、嘆為觀止的木雕、獨具魅力的蜀繪蜀繡。

  “校園是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非遺進校園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助于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自強。”順慶區文化館副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術說。

  據了解,為豐富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來,順慶區以文旅地標清暉閣為舞臺,組織開展了“星光童聲·唱響清暉”合唱展演、“情定嘉陵江,愛在南充城”囍文化系列活動、“歌唱祖國”大家唱等文化活動,不僅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還大大促進文旅消費提檔升級,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據了解,下一步,順慶區將繼續深化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強化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推動優秀文化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探索更多創新性的傳承方式。同時,加強區域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順慶文化的影響力,努力將順慶打造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