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31日電 (吳平華 黃平)12月31日,四川省宜賓市召開科技創新發展大會,重磅發布了宜賓市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既為砥礪奮進的2024年圓滿收官,也是對2025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進行高瞻遠矚的謀篇布局。

近年來,宜賓市委、市政府堅定以科技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已成為宜賓現代化建設的鮮明標志。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正在宜賓加速崛起。

科技創新匯集磅礴能量
當前,宜賓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正在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和發展。
從解決制約主導產業發展的關鍵前沿性問題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出發,宜賓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旗幟鮮明地提出“抓項目、促轉化、引人才、拓空間、建平臺、強基金、育主體”工作舉措,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前不久,位于宜賓的普什汽模公司通過“揭榜掛帥”,與中國機械總院輕量化院簽訂復合材料高壓RTM成型中試線建設,這是行業首條復合材料全工藝鏈中試線,打通了“裝備+制品”的成套方案,為國內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復材打下了良好基礎,也為普什集團切入新賽道提供堅實支撐。
在宜賓市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進行了新型研發機構及產業科研平臺簽約、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簽約、傳統產業“揭榜掛帥”科技項目簽約。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以澤和絲麗雅集團董事長胡波上臺簽署合作協議。孫以澤代表團隊揭榜了“綠色纖維生產的智能化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開發”這一重要項目。
近年來,宜賓在全省率先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固化為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梯度培育體系。2024年,全市入庫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700家,居全省第三位;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實現倍增。
此外,宜賓創新實施新型研發機構“江源行動”,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團隊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來宜,共建新研機構、產業科研平臺。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76家,筑巢引鳳集聚創新創業人才3萬人,獲批全省首個動力電池創新聯合體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我深刻感受到了宜賓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廣闊前景,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依托特色產業強力推動科技創新所展現出的雄心與魄力,在全國同類城市尤其是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中創新領先。”孫以澤說,近年來宜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積極引進和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和濃厚的創新氛圍。
最高1億元招天下賢才
科技向“新”而行,創新提“質”增效。
宜賓市科技創新發展大會發布了宜賓市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這些新政策涵蓋了科技創新的多個領域,包括平臺建設、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孵化載體、企業培育、人才支撐等6大方面共22條,將進一步推動形成科技創新“近悅遠來”的生動局面。
支持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矩陣。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宜賓將在“兩個引進”和“兩個建設”上著力,即:引進新型研發平臺、引進產業科研平臺,建設企業科研平臺、建設重點創新平臺。對引進培育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公共科研平臺等,給予5年最高1億元的運營補助支持。
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宜賓將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揭榜掛帥”項目、支持科技項目、支持申報科學技術獎勵等“四個維度”,提供具體支持舉措,積極推動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單個項目最高補助1000萬元。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是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關鍵一環,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容。宜賓將著力一手抓“技術轉移機構”發展,一手抓“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全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水平,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相關科技成果交易可獎勵100萬元。
支持孵化載體建設。高水平孵化載體是連接知識創新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橋梁,是培育自主創新企業和創業家的平臺。宜賓將從招引運營機構、促進載體升級、提升孵化質量等“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提供政策支持。給予相關孵化載體5年最高1500萬元的運營補助支持。
開展企業梯度培育。持續優化“高企—瞪羚—領軍”科技創新企業梯度培育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加速集聚。宜賓將構架起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積極發展科技服務業和科技金融,全力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相關企業備案獎勵最高500萬元。
促進科技人才發展。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宜賓將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特別是要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符合條件的頂尖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的綜合補助。
“宜賓良好的產業生態對我們團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研究員崔光磊說,該團隊與很多城市有過對接,最終選擇落地宜賓,是因為充分感受到了宜賓的魄力與誠意,從“為主導產業賦能、為未來產業破局”的“江源行動”,到政府、市場齊發力多方位保障項目落地,不斷增強了團隊落地宜賓的底氣。
每年安排資金10億元,“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政策,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企業創新能力更強、科創平臺轉化效率更高、人才隊伍成長更快、科技創新環境更好,為宜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