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8日電 (甘麗)德陽第一個服務業百億項目落地旌陽,文德湖等商圈消費能級不斷提升,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2024年,旌陽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百強進位、千億突破”奮斗目標,大力實施“優二進三”發展戰略,加速“產、城、人”融合步伐,高質量發展呈現“新新”向榮之勢。

旌陽區連續3年入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區,位次上升至93位;獲評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再次入選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排名第64位,較2023年躍升1位;成功上榜西部百強區,排名第18位。
綠產
謀“新”破題求解 夯實發展“硬支撐”
作為德陽的中心城區,如何走好“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旌陽區以高質量項目破題,以“優二進三”作答,向“新”向“數”求解,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產,全力書寫“產、城、人”融合發展新篇章。
一年來,旌陽區以機械加工、電線電纜為主的傳統企業漸進煥新“家底”、乘“數”而上布局新賽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拓展規模能級;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推動企業發展提速增效,為“千億目標”夯基壘石。
在德陽市建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內,機械臂和精密的生產設備協同工作,正在加緊趕制一批精密零部件。技術人員只需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就可以及時調整生產參數,實時掌握生產線的運行狀態。
“3條數字化生產線在火力全開的狀態下,整體產量提升60%!苯ò矙C械制造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田野介紹,經過數字化改造,該公司現在的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0%。

2024年,旌陽區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成了特變電工、建安機械、鈺鑫機械等5個“智改數轉”項目,全覆蓋線上診斷183家規上工業企業,線下診斷50家企業并編制“智改數轉”方案,推動“旌陽制造”向“旌陽智造”轉變。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6家,實現科技轉化成果65項。
在推進產業數字化的同時,旌陽區聚焦數字產業化,圍繞工業互聯網和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以及服務外包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四大產業賽道”,編制完成數字經濟產業地圖,加快構建“一區多園”格局,數字經濟特色園區集聚優勢。如今,旌陽區匯聚企業主體824家,新增數字經濟規上企業5家,總規模突破260億元。四川數據要素產業園新入駐數字經濟商戶106家、達到210家;跨境電商產業園開園投運,入駐企業42家。
繪城
精“繡”城市環境 提升宜業宜居品質
日前,旌湖兩岸總長19公里的城市綠道全線連通,這條蜿蜒的“綠色絲帶”串聯了城市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韻與生活之樂。
文德湖中央公園全景呈現,長約3.5公里的景觀中軸帶繪制了一幅美麗精致的公園城市畫卷,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快速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當下,旌陽區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城區風貌不斷刷新扮靚,城市品質不斷升級,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氣質越發凸顯。
德陽英才公園內百余種月季繁花似錦;陸續改造建設的書香公園、雙擁主題公園、郵票公園、街頭公園等散落城區、熠熠生輝;市博物館、市圖書館、二重記憶公園靜待開放……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城市氣質,也讓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入園見花的“綠色”享受觸手可及。
2024年,旌陽區完成30個老舊小區改造,投入使用20部加裝電梯;東湖棚改、城北棚改A區全面竣工,黃河棚改、白鶴花園分配安置房6625套、安置群眾13120人;綿遠街等26條城區道路完成綠化改造;淮河路農貿綜合體全面竣工;玉泉綜合菜市、泰山市場、城南市場等6個農貿市場煥發新顏……這些精細化的“微更新”化成了旌陽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一道道點睛之筆。

聚人
增添城市溫暖底色 留人更留心
“通過這次宣講會,我對旌陽區的發展前景以及城市規劃、文化歷史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對到旌陽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青春啟航•圓夢旌陽”重慶大學專場推介招聘會上,旌陽區的誠意讓重慶大學的學生高雅寧心動不已,在詳細了解就業、創業、住房等人才政策后,他義無反顧選擇了旌陽區的崗位。
2024年,旌陽區堅持以人才強區戰略為引領,在人才工作制度、招引、創新、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強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努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城市創新發展優勢。
如何才能找到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的合伙人?旌陽區瞄準數字經濟、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的“鏈主”企業人才需求,積極加強校地企合作,搭建各類人才平臺載體,“量身定制”聚才引智政策,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奮斗之城。
云上天府、賦能飛訊等天府數谷重點企業與德陽本地5所高職院校達成產教融合協議,成功建立數字經濟技術人才服務基地。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達成2024年校企人才戰略合作,成建制地引進哈爾濱理工大學電氣碩博優等生,在科技攻關與產業人才發展上實現“無縫對接”。德賽爾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共建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領企業在皮革化工賽道不斷創新!板\旌東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啟航,開啟四區同城化發展新的青春篇章。西南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引進博碩優秀人才165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城市發展為目標,旌陽區靶向招引,不斷擴大人才“蓄水池”。
引才更要育才,旌陽區在培育人才活力生態方面,也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和用心。
出臺“推進高質量就業創業十項行動”“旌英新秀”等專項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來旌創新創業,累計扶持創業項目189個,提供創業補貼資金500余萬元。
打造天府數谷孵化園、青年創新創業電商產業園、“旌英新秀”孵化園等5所孵化器,成功孵化科技型企業124家,畢業企業15家,主營業務收入達3.7億元。
打造天府數谷人才發展試驗區、旌YOUNG青年人才公園等人才綜合性活動場所;擴展人才“8小時外”朋友圈,打造“今夕·旌喜”社交服務品牌;落實“天府英才卡(C卡)”制度,為138位優秀人才發放人才綠卡,提供政務服務、子女就學、綠色就醫、便民服務等11類21項暖心服務……
這一項項的舉措、一組組數據,不僅成就了旌陽區產業的高度,也彰顯了城市的溫度,見證了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2024年,旌陽區城鎮新增就業11995人,人才總量增至7.9萬余人,也捧回了“四川省基層人才工作先行區”這塊金字招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