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6日電(吳平華 羅景萍)城市商圈車水馬龍、文旅活動精彩紛呈、餐飲娛樂人氣爆棚……春節假期,高縣“年經濟”亮點紛呈、花樣頻出,各部門紛紛亮家底、出大招,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促銷活動,營造多彩年景、濃郁年味,點燃消費“熱引擎”,迎來新春消費“開門紅”。
非遺集萃 文化盛宴年味濃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高縣縣城中心的市政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春節非遺展示巡游活動在此拉開序幕。舞龍、舞獅、變臉、吐火等多項四川人拿手的精彩絕活亮相現場,引來陣陣喝彩,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撲面而來。市民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合影,共同沉浸在熱鬧、精彩的非遺產品盛宴中,享受著傳統年味帶來的無盡樂趣。

2025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高縣以“非遺賀新春”為主題,精心策劃了形式多樣的文化年味大餐,牛牛燈、秧歌、腰鼓、蓮槍、花船巡游等深受群眾喜愛的民俗活動精彩上演,為游客和當地民眾精心打造了一個年味濃郁、熱鬧歡騰的蛇年春節。除此之外,還有各鎮文藝匯演、群眾文化專場展演、川劇、旗袍秀、全民K歌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增添節日氛圍,打造熱烈的新春儀式感。

“好久沒有感受過這么熱鬧的春節了,精彩活動多到看不過來,濃濃的年味又回來了。”市民龔敏告訴記者,往年都是回老家過春節,今年城里也格外熱鬧,她將父母從鄉下接到了城里,一起度過了一個溫馨又歡樂的春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圖書館里過大年”也成為了高縣春節期間的一大特色亮點活動。今年年初,高縣翰笙文化體育藝術中心全面落成,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地面向民眾開放,為市民和游客春節假期游玩提供了更多去處和選擇。據介紹,春節期間,兩館共推出“賀新春·品民俗”知識挑戰賽、雕版印刷體驗活動、抽福簽尋盲盒、“書韻笙香絲路尋蹤”實景探秘等20余項線上線下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在濃濃書香和互動體驗中增見識、長知識,共度書香“文化年”。
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營造了年味更濃、市場更旺、煙火氣更足的新春喜慶氛圍,集聚了人氣,也為消費市場持續火熱增添了動力。據悉,春節假期,高縣共舉辦非遺展演、民俗巡游9場,鄉鎮文藝匯演13場,群眾文化專場演出10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38.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2億元。
消費升溫 春節經濟“熱辣滾燙”
逛年集、買年貨、觀民俗、游年會……這個春節,高縣“以節為媒”引來的人潮也從文旅市場輻射到了消費市場,從線下到線上,火熱的消費場面烘托出濃烈的新春氣息。
線下,年貨集市人潮涌動,供銷兩旺。在高縣市政廣場,全新打造的“高縣請春集”,掀起了年貨消費新熱潮。集市設置了縣級產品、各鎮特色產品、年貨集市等專區,匯聚了高縣13個鎮的名優特產,茶葉、粉條、板鴨、果酒等各種年貨應有盡有,前來購買年貨的市民絡繹不絕。
“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賣出了600多斤粉條。”高縣蘭姐粉條負責人龍希蘭說,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推薦高縣粉條,他們將傳統手工粉條的制作工藝搬到了展銷區,為大家現場制作粉條,并邀請市民品嘗,吸引了不少市民爭相購買。
線上,網絡消費推陳出新,不斷釋放新活力。高縣請春集還設置了鎮長直播帶貨專區,全縣13個鎮的鎮長化身帶貨主播,先后亮相“高縣請春集直播間”推薦各鎮名優特產。羊田粉條、鴨兒粑、沙河板鴨等眾多農產品在直播間受到網友熱捧,直播觀看人數超21.8萬人次,線上消費火熱。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此次“請春集”從1月24日持續到2月4日,短短12天,線上、線下拉動消費873萬元。
年貨集市購銷火熱,各大餐飲店也迎來客流高峰。“整個春節期間,基本每天都是滿號,根本忙不過來。”高縣慶嶺鎮三元號農家樂負責人曾仕強介紹,隨著“川南請春酒”這張美食名片愈發響亮,吃上一口地道的“請春酒”成為外地游客打卡高縣的理由之一。縣城內多家餐飲店同樣堂食火爆,年夜飯甚至“一桌難求”。為提前鎖定消費者的用餐需求,不少餐飲企業還通過美團、抖音等平臺推出年夜飯、團圓飯等到店套餐,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高縣的鑫洋小鎮、高縣夜市等城市商圈,處處燈火璀璨、人潮涌動。喜慶的紅燈籠、中國結、“福”字等年飾將沿街商鋪裝點一新,各類年貨換上喜慶包裝,年味十足,打折促銷活動應接不暇,加上專項消費券的“推波助瀾”,市民們“買買買”的消費熱情高漲。從“夜游”到“夜商”,城市夜間經濟暖流涌動。各個商圈年味足、玩法多、人氣旺,成為市民對這個春節最直觀的感受。
傳統佳節帶動了火熱的消費市場,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從“人從眾”的熱鬧氛圍,到購銷兩旺的消費場景,高縣春節經濟呈現出一派“熱辣滾燙”的喜人態勢。下一步,高縣將以春節長假為樣本,創新做好新一輪文旅消費項目策劃,不斷打造亮點精品,豐富多元體驗,提高服務質量,激發消費潛能,為城市持續引流,助力消費長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