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9日電(吳平華 宋林 譚澤陽)濃濃年味逐漸散去,簡陽企業紛紛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吹響全年生產集結號,全力沖刺新年“開門紅”。

走進位于禾豐鎮的簡陽利豐食品有限公司,一輛輛運送蔬菜的貨運車正在排隊卸車,兒菜、青菜等新鮮蔬菜待卸車進入后續加工環節,呈現一幅生機勃勃的復工圖景。
在生產廠房內,這些新進的蔬菜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自動化處理過程。新鮮蔬菜經過腌制處理后,被有序地運送至生產車間,在經過清洗、稱重、以及自動化包裝流水線等一系列操作后,一批批新鮮出爐的泡菜產品便宣告完成。精密化的流水線作業與高度自動化的包裝設備相結合,使得工廠在開年復工后便“活力四射”。

在泡菜產業加足馬力生產的同時,利豐食品的豆瓣加工產業如火如荼。在豆瓣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專注于清除豆瓣池中的雜質。通過精確的配比加強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自復工以來的十天內,豆瓣生產呈現出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態勢。該負責人王毓云介紹,復工后基本上每天裝一車就三十多噸,如果加上配料,基本上一天要配一百多噸。
與利豐食品同在一個生產基地的簡陽市巴蜀辣韻利豐食品有限公司,自2月6日復工后,源源不斷的新訂單便如雨后春筍般襲來,產線也進入了“暴走”狀態。作為一家專注火鍋底料領域的龍頭企業,憑借“標準化+定制化”雙輪驅動,巴蜀辣韻已成為多家連鎖火鍋品牌的戰略合作伙伴,其生產的火鍋底料也深受市場青睞。企業生產負責人劉敏介紹,開工以來企業都在滿負荷的生產,基本上每天保證在30至35噸左右。
在簡陽市青龍鎮,多家農業種植及加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滿足群眾“菜籃子”需求。在位于青龍觀社區的虹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工廠內機器轟鳴,蒜香撲鼻。一大早,工人們就在為剛剛到貨的大蒜原料切根,為下一步的加工做好準備。車間里,剝蒜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將預處理的大蒜加工去皮再清洗后入保鮮庫冷藏,等待運輸出廠。據了解,自正月初四復工以來,企業每日生產大蒜初加工產品達10噸。
虹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開辦于2015年,目前以大蒜初加工為主要業務,產品不僅供給市民餐桌,還提供給簡陽市食品加工企業,年產量可達4000噸左右。除了大蒜加工外,合作社還涉及水蜜桃、油菜、玉米等產品的生產銷售,2024年產值突破兩千萬元。合作社的發展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在生產高峰時段可提供一百多個就業崗位,每年累計可為周邊村民增收300萬元。
除了虹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青龍鎮聯合村的金谷園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基地也在忙碌著。走進基地,菜農們正彎腰收割著花菜,這些剛收割的蔬菜,會嚴格按照訂單要求,先清洗、稱重,再按份精心包裝,最后裝箱運出。據了解,春節期間,每天都有近1噸新鮮蔬菜從該種植基地運往市場。
在這片70余畝的蔬菜種植園內,花菜、豌豆尖、芥藍、土豆、胡蘿卜等冬季蔬菜產品正進入收獲期,除了常見品種外,寶塔菜花、紫色胡蘿卜等新品種也等待消費者品嘗。面對源源不斷的訂單,企業負責人何良志從年前忙到了現在。
2025年春節前后的忙碌,為何良志帶來了新春的“開門紅”。該企業采用訂單農業生產方式,根據訂單情況,在種植基地內,以輪作的形式交替種植40余種不同蔬菜作物。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年營收總額已經超過130萬元。今年,何良志將繼續擴展產業覆蓋面,增加新品種蔬菜的種植與銷售,沖擊高端農產品市場。
一袋袋豆瓣、一顆顆蔬菜,承載著新一年的希望,也奏響著豐收的樂章。人勤春來早,產業興旺,鄉村全面振興更有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