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直連優質創投機構,投資人集中發掘創新項目,第二屆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機構四川行活動搭建起政策、產業、資本“三輪驅動”的平臺;
行業大咖論道數字引領綠色發展,數字碳中和重要事項和成果集中發布,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
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成果互動展,全方位彰顯四川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四川省互聯網學院揭牌成立,為四川乃至國家網信事業發展“賦能聚力”……
2月24日-25日,兩天的時間里,四川數字經濟領域動作頻頻,昭示著四川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一場對接看數字經濟澎湃動能

2月25日下午,“數字天府 智投未來”第二屆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機構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
“面對行業內的競爭,你們有哪些優勢?”“企業獲得專利的情況如何?”“下一步的規劃是什么?”“產研人員比例怎么樣?”……2月24日至25日,一場投融資機構與四川數字經濟企業之間的對接交流在成都展開。在第二屆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機構四川行活動中,中網投、建投華科、創新工場、順為資本等30余家投融資機構代表,走訪企業、參與路演,觀察四川數字經濟的實力、優勢與潛能。
新能源智慧物流貨運汽車,能幫助司機路線規劃、溝通聯絡;應用了UWB技術的芯片,能夠實現厘米級的定位,助力智慧工廠、物聯網建設;景區里,游客通過一張地圖輕松實現購票、尋美食、找廁所、尋民宿……活動中,四川多家網信代表企業向投融資機構展現了關于數字經濟無窮的想象空間。
談及四川數字經濟的比較優勢,順為資本投資經理劉子墨表示,宜居的環境能夠吸引眾多人才,成都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也令人矚目。此前,順為資本已參與了此次走訪的企業之一魚泡網的B輪融資。祥峰投資執行合伙人徐穎認為,四川的數字經濟一直保持著蓬勃發展的態勢,尤其近幾年的發展更為迅猛,“企業數量和質量都有一個很大的爆發,出現了很多初創期的企業,這也說明四川正在加大對數字經濟的扶持力度”。
“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了2萬億元大關,占全省GDP比重超過了35%,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房方介紹,四川的網絡信息安全、集成電路設計、大數據應用、電商交易等已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四川省數字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22年)》顯示,近年來,四川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加快做強做大“芯屏存端軟智網”等核心產業,培育了數字經濟領域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8家上市企業。
這是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于2023年2月15日)。
如今,四川天府新區已建成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超算中心,以及華為鯤鵬生態基地、中國電信云計算中心等,初步形成“超算+智算+云計算+邊緣計算”一體化先進計算能力;雅安高標準打造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宜賓大力開展相關項目招引,不斷吸引新興產業集聚,已形成頗具規模和區域競爭力的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瀘州、達州、樂山、眉山專門成立了數字經濟專責機構;綿陽依托國家科技城,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高、高水平技術創新載體數量多。
一場論壇看數字賦能千行百業
與第二屆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機構四川行活動同步開展的,還有25日舉行的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與會專家學者探討如何運用數字技術與互聯網資源優勢,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
論壇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要深度融合”是專家們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表示,數字化對于提高能源、經濟等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意義重大。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說,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數字孿生、觀測數據以及模型的融合,為預測未來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認為,發揮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之間的協同效益,最大限度形成數字綠色經濟融合的強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
在四川,數字正在賦能千行百業:四川長虹推進“5G+工業互聯網”改造和平臺建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建成發電裝備行業首個定子沖片“無人車間”,實現了定子沖片直接操作過程的“無人化”“數據化”“綠色化”;積微物聯創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5G、云計算、區塊鏈新技術手段助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低碳廣元平臺以數字化技術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以兩化深度融合引領“四化同步”發展,已成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2月22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四化同步”首場主題發布會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介紹,未來5年,四川省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將邁入全面擴展期,按照設定目標,未來5年四川省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6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突破90%,通過貫標評定企業達到4000家。同時,打造30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推動超過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云。
一場揭牌看數字經濟發展沃土
2月25日,全國首家高等學歷教育互聯網學院——四川省互聯網學院揭牌儀式在四川師范大學舉行。學院的成立旨在為更多有志從事網信事業的學子創造條件,探索網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為四川乃至國家網信事業發展“賦能聚力”。
將目光投到高光時刻背后,總能看到堅實的基礎。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腳步,四川網信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不斷深化:2019年6月,四川網信人才發展研究課題專班成立;2020年9月,四川省網信人才培養基地建成,納入全國網信人才培訓基地庫;2021年,四川省政府印發《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互聯網高水平特色學院”。
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川土壤肥沃。
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了“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的戰略部署,明確將數字經濟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信息化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賦能增效。
2023年1月1日,四川省數據領域第一部基礎性法規《四川省數據條例》正式實施,聚焦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數據流通利用、數據安全管理三大環節,旨在針對四川省數字化發展的瓶頸問題,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進數據流通和開發利用。
同時,四川正加快構建“5+1”現代工業、“10+3”現代農業、“4+6”現代服務業體系,為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四川于2019年入選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在數字經濟要素流通機制、新型生產關系、產業集聚發展方式等方面已開展積極探索。
數字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算力基礎設施的搭建。2022年11月,四川宣布全面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建設。根據《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實施方案》,綜合考慮產業布局、能源結構和地質、氣候等條件,四川將重點建設天府數據中心集群,適度建設若干城市內部數據中心,形成“群-城”互補、“云-邊”協同的全省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天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到2030年,算力算效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成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核心樞紐。目前,四川省數據中心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以成都為核心,雅安、德陽、綿陽、宜賓、達州等區域中心為補充的數據中心建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