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tmnj > 中新網四川

海外華媒走進四川內江:鄉村新貌 向“美”而行
2024年07月07日 16:4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7日電 (袁牟知博)“我的故鄉已少有人居住,水口村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和鄉愁。”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水口村村口一棵已有百年的黃桷樹下,南非《非洲時報》副總編輯孫想錄表示,水口村既有新貌,又保留舊物,既發展產業提高收入,亦留住了田園生活。

  7月6日,“行走中國·2024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走進四川內江,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等19個國家的24家主流華文媒體代表探訪威遠縣水口村,感受水口村的“新”與“舊”。

  威遠縣地處內江市西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2023年,內江市深入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水口村便是威遠縣首批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的鄉村之一。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水口村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完善了產業配套設施。

 7月6日,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水口村參訪。記者 王磊 攝
7月6日,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水口村參訪。記者 王磊 攝

  步入水口村,白色民居整齊排列,庭院花草繁茂,一株近兩米高的仙人掌吸引了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的注意。

  “我嫁過來的時候種了這棵仙人掌,如今已經快三十年了。”村民焦連紅介紹,水口村采取“農戶自籌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的辦法,改造民居的房頂、外墻、廚衛等,但村口老樹和仙人掌等許多舊物也都被保留下來。

  “我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水口村黨總支書記劉念介紹,除了民居改造、建設入戶路和庭院升級外,村里還將廢棄農田圍上籬笆,劃分成塊分給村民用于種植蔬菜瓜果,如今這里已成為村里的“共享菜園”。

  水口村是內江深入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截至2024年6月,內江市共改造危舊房6218戶、整治土坯房5741戶、改造廚房2.93萬戶、改造廁所4.69萬戶,建設入戶路4.09萬戶。農村面貌的改善激發“磁場效應”,4200余戶長期外出農民返鄉改造或新建住房。

  不僅改善農房風貌,人居環境也需優化。如同水口村的“共享菜園”一般,內江市利用“拆舊”后的閑置地塊推廣美麗鄉村“小組微生”模式,建設“微菜園”“微禽園”等3.78萬個。改造20戶以上聚居農戶院落1312個,全面完善院落公共區域便道、院壩、排污等設施。

  “農村面貌改善之路上,產業發展不能落下。”劉念介紹,村里的主要產業是大棚蔬菜,想發展,首先得補齊短板,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育苗大棚和果蔬冷鏈集配中心就是那個正確答案。”

  “這4畝育苗基地能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通過果蔬冷鏈集配中心,村民種植的果蔬‘不出村’就能完成中轉批發。”劉念表示,育苗基地是公益性的,其通過科學方式培育的果蔬苗成活率比傳統播種高許多,力求“讓村民安安心心地種地。”

  “農閑季節,村合作社會給村民提供一些果蔬冷鏈集配中心的兼職,針對有相應技能的村民,也會為其在內江、自貢對接工作機會。”劉念介紹道,村集體現在的收入已變為每年21萬元。

  水口村的“發展密碼”來源于內江市堅持因地制宜的策略。據了解,內江市明確每個村重點發展1至2個特色產業,每個鎮重點發展1個以上主導產業,累計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村1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5個。

  “這片池塘就像是水口村,甚至是內江市農村面貌改善的一個象征。不搬離原生土壤,而是扎根其中,互相促進,一起向未來。”站在水口村原污水池改建的蓮池旁,加拿大七天傳媒編輯部副主任陳汝燕感慨道,內江會邁著堅定的步伐往前,未來或許有更多年輕勞動力回流,形成良性循環。(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