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王于。四川省委統戰部 供圖
中新網成都6月28日電 題: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王于談統戰:交朋友要少點衙門氣,多一點人情味
作者 單鵬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是黨的重要法寶。統戰工作主要是做黨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政策性很強,人情味很濃,藝術性很高。聯誼交友是統戰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四川省委統戰部工作的幾年,我一直強調要廣泛地交黨外朋友。交朋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真誠,對黨外的朋友感情應該真誠;第二是要尊重,我們在工作中一直很強調尊重黨外朋友。”近日,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王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王于,女,1931年生,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王于歷任成都市第一商業局副局長、局長,成都市副市長,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四川省委統戰部部長,四川省第六屆政協副主席,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屆政協委員。1986年2月至1991年8月,王于任四川省委統戰部部長。
談到統戰工作,王于表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統戰部的基本職能是“了解情況,掌握政策,調整關系,安排人事”,自己在擔任四川省委統戰部部長期間,圍繞這四項任務,始終堅持團結、堅持原則、公道正派、以誠相見,為黨廣交、深交黨外朋友,促進四川統一戰線事業蓬勃發展。
“1986年我從成都市常務副市長任上調到四川省委統戰部當部長,當時還兼任省臺辦主任,同時參加省政協工作,1996年從省政協副主席崗位退下來時,整整干了10年的統戰工作。”王于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統戰工作處于快速恢復、蓬勃發展階段,“過去,統一戰線是以社會主義為旗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這樣統一戰線工作的包容性就很大了。”
王于說,隨著政策落實,當時各地黨委更加重視統戰工作,民主黨派、有關社會團體逐漸恢復、發展,港澳工作、對臺工作呈現出新局面,統戰工作開始進入活躍時期。各方面工作進展順利,黨和黨外人士的關系非常融洽。
在統戰工作崗位上,王于深刻認識到,作為中國共產黨“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要做好統戰工作就要搞好聯誼交友。“要廣交、深交黨外朋友,特別是廣交摯友、諍友,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優良傳統。那個時候我們的朋友圈極大地擴大。與這些朋友打交道,我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1991年,王于聽取隆蓮法師(左)的建議。四川省委統戰部 供圖
據王于回憶,原國民黨高級起義將領李振起義后,長期在四川任職。上世紀80年代,李振赴美探親,但住了不到半年就回國了。“李振說,‘梁園雖好,總不如自己的祖國’。李振還捐了自己的財產,一大家人全靠他的一點工資來養活,但他從沒向組織伸過手、叫過困難,一直到去世,他家里都非常簡樸。雖然他是原國民黨將領,但我覺得他確實非常愛國,這樣的例子還多。”
統戰干部要實現廣交深交黨外朋友,把更多黨外優秀人才凝聚在一起,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王于特別強調要真誠、尊重與平等,十分重視統戰干部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處理黨與非黨關系,既要堅持原則,按黨的要求加以引導,又要尊重黨外人士、平等待人,以誠相見,交心知心,以心換心,要少點衙門氣、官氣,多一點人情味。要有一批對黨的事業堅定執著、胸懷寬廣、善于交朋友、甘于默默奉獻的同志,統戰工作才能做好,統戰事業才能發展,法寶作用才能體現。”
“這些年,我們國家發展變化很大,統一戰線的‘面’也擴大了很多,工作任務比過去更加繁重、復雜。”談到如今的統戰工作,王于語重心長地表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沒有廣大人民群眾、沒有統一戰線,光靠“單打獨斗”是難以實現的,“統一戰線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革命時期,還是和平時期,統一戰線都很重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統戰工作肩負的使命任務越來越艱巨。”
王于表示,“雖然時代不同,社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老一輩革命家為統一戰線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們要以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學習他們做統一戰線工作的精神風范,發揚他們的優良傳統,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不斷開創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