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txsc > 中國新聞網

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挖掘李莊抗戰歷史 弘揚先輩家國情懷
2022年04月13日 16: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挖掘李莊抗戰歷史 弘揚先輩家國情懷

  中新網成都4月12日電 (單鵬)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的李莊古鎮,坐落在長江邊,歷史超過了1400年,至今保留明、清古鎮的格局風貌和眾多具有川南特色的古代建筑。這座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的小鎮,在我國抗戰歷史中書寫出了令人敬佩的篇章。出生于1955年的宜賓市政協原副主席、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正是這段歷史的挖掘者與傳播者。

  近20年來,作為研究李莊抗戰歷史的專家,李萬錚經常在重大活動中負責對李莊抗戰文化的講解工作,希望當代年輕人不忘歷史,銘記知識分子在艱苦條件下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做出的努力和犧牲。

宜賓市政協原副主席、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趵 攝

  談起李莊的抗戰史,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便是同濟大學與李莊古鎮的“情緣”!耙咔榍埃瑵髮W每年都會安排師生來李莊古鎮接受傳統教育,他們經常邀請我做講解,為師生講述同濟大學在李莊的歷史。同濟大學發展到今天的水平,與在李莊的這段歷史是分不開的!崩钊f錚說。

  據李萬錚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同濟大學師生被迫西遷逃難,先在浙江、江西、廣西短暫辦學,最后于1939年春節前后到達昆明。但因日軍飛機頻繁轟炸,同濟大學開展教學工作困難重重,甚至還有師生在轟炸中傷亡。1940年7月,時任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將目光投向四川,希望在四川找到一個不被日機轟炸、讓學生安全學習的地方。當時,李莊向同濟大學發出16字電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同濟大學派人赴李莊考察后,決定將學校搬到李莊。

  李萬錚說,“抗戰時期,李莊的條件也非常艱苦,老百姓也吃不飽、穿不暖。同濟大學過來時,師生人數有3000多人,而李莊總共也只有3000多人,為了支持同濟大學繼續辦學,很多老百姓把自己的住房讓給師生住,還把寺廟騰出來作為教學場地!

  曾不遠萬里與同濟大學一同遷到李莊的,還有原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原中國營造學社等研究機構,“在李莊,我們國家的文物和歷史典籍得到很好的保存。抗日戰爭期間,李莊成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地方!闭劶澳嵌螝v史,李萬錚無比感慨。

李萬錚(右)出席民革宜賓市委會活動!∈茉L者 供圖

  2005年,李萬錚接待了一批赴李莊古鎮調研的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專家,“這些專家比較直率,通常會不留情面地指出歷史文化方面的問題,當時李莊古鎮并未完全得到保護開發,面對他們,我心里還是比較忐忑的!崩钊f錚回憶說,自己帶專家們去的第一站便是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那里立著一塊‘山高水長’石碑,上面刻著‘留別李莊栗峰碑銘’,記載了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原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原中國營造學社幾十位專家學者與李莊人結下的深厚情誼!

  2014年,擔任宜賓市政協副主席的李萬錚向有關單位建議擴大李莊古鎮的展示區域,“當時李莊古鎮只有一個展館,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原中國營造學社都集中在原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舊址共同展出,展廳容量太小,難以展示出李莊在抗戰期間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保護的全貌。如果能以每個單位進行獨立展示,則能更好地展現他們在李莊取得的成就!痹摻ㄗh很快得到了采納,相應展示區域也得以擴大。

  長期以來,李莊古鎮在兩岸交流方面扮演著獨特的角色。李萬錚介紹說,從1988年起,民革宜賓市委會與臺灣方面每年都共同舉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筆會或互寄作品展出,至今未中斷。如今,李莊古鎮還先后獲批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宜賓市政協原副主席、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趵 攝

  2016年10月,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前會長劉兆玄一行來宜賓參訪。期間,李萬錚陪同劉兆玄一行考察李莊古鎮,為其介紹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原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以及原中國營造學社和同濟大學在李莊的歷史。抗戰期間來到李莊的專家中,就有劉兆玄曾經的老師陳槃。李萬錚說,劉兆玄對李莊完好保存抗戰文化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李莊人在國難當頭時犧牲個人和宗族利益保護中華文化的民族精神非常敬佩。最后劉兆玄寫下“烽火迎斯文,此地無白丁”,來評價李莊人的家國情懷。

  “挖掘、整理這段歷史,是要讓我們子孫后代永遠銘記那些為保護和延續中華文明作出貢獻的先輩,讓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永遠傳承下去!崩钊f錚如是表示。(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婷婷影音先锋色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