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6日電 (周茜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主委、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楊丹將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川實踐作為自己今年全國兩會的履職重點。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2021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九三學社中央對口四川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作為九三學社中央成立的民主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楊丹6次前往瀘州、樂山、南充等地開展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了不少生態保護補償方面存在的現實困難。資金投入需求和省級財政出資壓力都非常大。”
以楊丹為第一提案人的《關于建立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提案》,得到了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支持。提案建議從國家層面高位推動,建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國家部委常態化指導協調機制;從長江、黃河全流域“一盤棋”角度推動全流域全部省(市、自治區)共同建立、參與補償機制;出臺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技術規范,支持技術研究機構加大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技術研發力度。
提案還建議通過中央財政更大力度的“以獎代補”,支持四川繼續做好綜合補償、市場化多元化補償、生態保護補償與價值實現協同等工作,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持續迭代升級,貢獻更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綠水青山如何轉化成金山銀山?楊丹表示,在頂層設計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已在搭建完善中,各省的試點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從全國來看,代表性強的試點成果還沒有形成,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仍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首先試點工作要進一步推進。”在個人提案《關于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的提案》中,楊丹提出了以四川為重點大力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建議。“四川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產品供給區,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有著先天優勢。試點經驗積累形成了,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楊丹介紹。
“統一的交易平臺必不可少。”楊丹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中的“難交易”問題的核心就是缺乏全國統一的生態產品交易平臺。他建議在四川巴中設立國家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中心。
“此外,人才和技術,缺一不可。”對此,楊丹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圍繞生態價值核算、碳排放權交易、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等具體內容,對這些領域的干部加大業務培訓和指導力度,進一步提升專業干部的業務水平和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能力;給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基礎科技專項支持,在創新工程、科技專項、自然科學基金或社科基金等已有口徑中設置研究專項,加大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理論技術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