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5日電 (鄒立洋)在民族團結節日到來之際,瀘州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用實際行動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活動,再續“納稻”情,鞏固“藏漢一家親”。

金秋九月,豐收有“稻”。在海拔3750米的稻城縣,眼下農牧民群眾種植的青稞已經成熟,成片的金黃青稞穗迎風搖曳,迎來收割高峰期。“謝謝瀘州來的親人幫我收青稞,扎西德勒。”看到瀘州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來幫自己收青稞,稻城縣赤土鄉子定村的藏族群眾四郎友珍激動不已,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青稞作為藏牧民群眾的主要口糧,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雖然現在推廣使用收割機進行收割,但一些交通不便又相對零散的地里的青稞還是只能依靠人力進行收割。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藏族群眾收割青稞,助農增收。藏族群眾四郎友珍家中只有她一人,且年老體弱。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組織隊員到她家幫忙收割青稞。“收青稞確實有點辛苦,但能夠同藏族群眾一起勞動,為藏族群眾貢獻自己綿薄之力,自己也是收獲滿滿。”工作隊員們紛紛表示。
瀘州先發帶后發結對幫扶工作隊隊員們還深入到“結親”的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工作隊員還詳細了解“結親”藏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并送上慰問品,鼓勵藏族群眾發展產業促增收,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