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5日電 (鄒立洋)近年來,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以“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為指導,整合轄區內資源稟賦,創新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小市文化的街道級統戰工作品牌,廣泛凝聚轄區統一戰線成員團結奮進、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著力推動小市街道統戰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小市轄區內有回族、彝族、藏族等13個少數民族共約200余人,占常住人口的0.61%。依法管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2所,分別是葆貞觀(道教)和清真寺(伊斯蘭教),2個宗教場所共有宗教教職人員8人,管委會10人,每年來現場參加宗教活動群眾2000余人次。
“小市管家”隊伍+社區網格工作室,推動形成基層治理新格局。
小市街道建立民族團結組織架構,健全民族工作網絡管理體系,完善街道、社區兩級工作網格職能職責,吸納民族團結志愿者40余人,把民族團結工作的網絡延伸到社區及轄區各單位。
堅持把民族工作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大格局,以“網格員”“兩長三員”“老兵調委”“四老人員”“商圈衛士”5類人員組成的“小市管家”隊伍+20個社區網格工作室為基層服務平臺,推動形成“網格發現、社區呼叫、街道統籌、分級響應、協同處置”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及時掌握群眾思想動態,搜集維穩信息、化解矛盾糾紛30余件,嚴防非法活動、邪教問題蔓延和發展。
“黨建+民族文化”,盤活轄區特色資源促發展。
卿巷子民俗文化街從老街記憶和歷史文化入手,以碼頭文化、釀酒文化、商旅文化、曲藝文化、人文街區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六大文化為主,在近800平方米的墻面上濃縮小市近千年的人文歷史和市井風貌。根據水墨宗師蔣兆和,修建蔣兆和故居陳列館,將復原蔣兆和幼時住所、展示蔣兆和部分畫作及紀念蔣兆和先生功能融為一體。
依托下大街卿巷子古街獨特的民族文化、蔣兆和故居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元文化資源稟賦,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喜迎二十大”等系列活動,通過“黨建+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古街及愛國主義教育陣地2處。
“綜治+教育基地”,厚植民族團結促繁榮
在葆貞觀、清真寺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30余次,通過升國旗、唱國歌、懸掛橫幅的方式,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強化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堅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平安圓滿指導組織葆貞觀的三次觀音會和清真寺的開齋節,參加人員10000人次,其中外籍信教群眾約30人。同時依托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清真寺周邊路面、燃氣管線等進行改造提升,進一步消除了周邊安全隱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