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日電 (唐倩)近日,2024天臺山南絲路文化旅游季暨螢火蟲文化旅游季在成都天臺山旅游景區正式拉開帷幕。啟動儀式上,“南方絲綢之路(天臺山)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正式揭牌,天臺山螢火蟲主題研學游正式發布,標志著天臺山文化旅游活動打開又一新篇章。

除了體驗古老商道的歷史記憶,感受螢火蟲的浪漫,天臺山景區一年四時都能獲得不同的游玩體驗:春天看漫山野花,夏天享戲水觀螢,秋天探層林盡染、冬天賞雪巢名勝。
在文旅季啟動儀式現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螢火蟲專家組成員、來自泰國農業大學的Anchana Thancharoen博士說:“天臺山是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螢火蟲主題景區,這里的螢火蟲種類和數量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見。螢火蟲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處于前沿,為其他地區和國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隨著文旅季的揭幕,景區內的螢火蟲微博物館也正式開放運營,為游客提供白天也能看螢火蟲的嶄新體驗,彌補部分游客錯過夜間螢火蟲觀賞的遺憾。事實上,在天臺山景區,以三葉蟲螢為代表的20多種螢火蟲聚集生活在此,數量和品種均居全國前列。天臺山景區內,形成了亞洲最大的螢火蟲觀賞基地和中國首家螢火蟲生態旅游景區。
賞螢是天臺山景區游玩的一大特色。那么,景區如何爭取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和諧共進呢?據悉,景區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為確保螢火蟲種群穩定,景區和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了天臺山螢火蟲研究院,劃定螢火蟲生態保護紅線,設立了螢火蟲保護區等。通過這些方式,主動爭取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并進,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了讓游客旅行體驗更為便捷、舒適、安全,近年來,天臺山景區不斷加強硬軟件投入,提升景區管理規范和服務質量。

這直接體現在進入景區的“觀感”上。比如,在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內外的道路、游客中心、標識系統、休息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實現了有目共睹的改變。而在肖家灣、等樂安、正天臺等核心景點景觀,景區也進行了提升工程,打造“一天臺”“二天臺”“三天臺”三級游覽體系,讓游客體驗玩得更“過癮”。考慮到外國游客的需求,景區還開通了境外銀行卡刷卡機,可直接在景區刷卡支付,無需再進行外幣兌換,更加便捷。
除了這些直觀的旅游體驗提升,在軟實力方面,景區還在主題旅游產品、豐富特色消費場景上也付出了努力。比如,實施了螢火蟲微博物館、地質微博物館、生物多樣性科普走廊、沉浸式夜游體驗等獨具特色的項目。“我們會繼續完善景區的軟、硬件設施,以游客為中心,為游客的需求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歡迎大家來打卡,我們力爭提供最好的服務。”天臺山景區相關負責人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