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新”火相“傳”:川劇在跨界融合中的賡續傳承
2024年09月05日 16:3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5日電 (唐倩)9月4日,四川藝術基金2024年度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開班籌備會議在四川傳媒學院召開。

會議現場。四川傳媒學院 供圖
會議現場。四川傳媒學院 供圖

  四川傳媒學院左旭舟校長教授,副校長李巍教授,科研與發展規劃處處長、項目負責人陳錦宣教授,項目承擔單位編導藝術學院副院長王雪梅研究員,部分項目組成員和授課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項目負責人陳錦宣主持。

  會上,王雪梅介紹了四川省劇目工作室對項目實施的要求和項目實施前期的籌備情況;陳錦宣圍繞“如何推進項目高質量實施”,從生源質量把控、課程體系完善與課程內容優化、加強創作實踐與指導、學習成果產出、加強保障與管理、項目經費合理利用、項目材料完善等7個方面進行了匯報。

  左旭舟指出,“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項目實施是我校在發揮“文化傳承”功能、推動地方非遺保護傳承服務地方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正值《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實施之際,開展本項目恰逢其時。川劇文化傳承與發展要順應時代變化,擁抱新技術、開拓新陣地,我校要發揮好作為傳媒院校的傳播優勢,通過項目實施,培養出能夠靈活運用各類媒體載體、掌握拍攝制作技術,能夠宣傳、普及、推廣川劇藝術的人才。李巍提出,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豐富媒介載體,讓川劇創作和宣傳推廣實現從內到外的更新和轉型。

  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對于川劇的傳承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項目由四川傳媒學院與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聯合申報,兩單位緊密結合《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的實施要求,基于川劇藝術發展規律,發揮各自的優勢密切合作,助力川劇文化傳承。項目面向川渝兩地招收30名學員,聘請了“四川省十大戲曲名家”杜建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李喬松、蔣曉明等國家一級演員、川劇界大咖,以及具有媒體宣傳推廣理論知識和實踐創作經驗的傳媒行業骨干教師等組成的高水平教學團隊進行教學。學員將在四川傳媒學院集中培訓22天,實踐創作40天。

  四川傳媒學院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川劇文化活化傳承,用影像“講好中國非遺故事”。師生在長期的科研、實踐創作中積極探索川劇歷史文化寶庫,進行川劇經典劇目評論、川劇傳播研究、川劇影像創作實踐,2023年完成了四川藝術基金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川劇青年編劇培訓暨傳媒+策劃人才培訓班》,師生學術論文在“振興川劇”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征文活動、川越未來——浙川地方戲曲傳承發展交流活動、四川好創意暨全省大學生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獲獎12項,《振興川劇,讓川劇“火”出圈》《2023年四川省首屆川劇匯演活動系列評論》分別入選2022年度、2023年度“安逸四川”文旅宣傳優秀作品評選圖文類三類作品。

  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社會加速的現代化進程相互交融,川劇文化精神與新技術、新載體在新時代的相互碰撞,催生出了“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是政府、業界、高校及社會各界多方合力,跨界融合推動川劇文化傳承的一次有益實踐,促進了川劇文化的“新”火相傳。(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三级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