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9日電 在前不久的中秋假期,成都街頭奏響音樂旋律。音樂家與成都街頭藝人走上街頭,用音符講述成都故事,展現成都音樂魅力。
活動期間,著名音樂家們攜交響樂走上街頭,奏響經典之作;青年作曲家和藝人并肩,用原創演繹成都味道;優秀街頭音樂家們在特色場景下,奏響思鄉的樂章……一系列獨具匠心、多姿多彩的街頭音樂活動,不僅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場視聽享受,更讓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在團聚與溫暖中熠熠生輝。

15日,單簧管演奏家王滔攜手知名藝術家,在“此地CyPark”奏響了“月是故鄉明”中秋戶外音樂會。這場中秋音樂會,作為“蓉城之秋”國際音樂季的亮點,聯動成都街頭藝術表演項目,王滔與作曲家陳欣若、古琴演奏家趙曉霞,以及來自“絕對古典室內樂俱樂部”的小提琴演奏家張韜、王釧子,小中提琴演奏家丁鈮,大提琴演奏家趙明瑋等藝術家聯袂走上成都街頭,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欣賞。
16日,歌好月“原”——四川省首屆原創歌曲大賽中秋特別音樂會在成都市文化館廣場上演。四川省首屆原創歌曲大賽青年作曲家與流量藝人的共創,唱出了滿滿成都味道和節日氛圍。17日,來到成都這片音樂熱土的“蓉漂”街頭藝人們帶來“樂”滿蓉城樹上音樂會,用各具特色的音樂內容,展示成都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編織屬于蓉城的中秋美好記憶。
音樂人都被成都濃厚的音樂氛圍所吸引。街頭藝人朱大志直言,初遇蓉城,他們便被這里獨有的音樂文化所觸動。“街頭巷尾不時飄來的川劇與現代電子樂的奇妙混搭,令我感到驚喜,這里有我想要的‘音樂養分’。”
從“月是故鄉明”到“樂”滿蓉城,從古典交響到巴蜀原創,今年中秋,音樂家與藝人們在蓉城的各個角落奏響中秋華章,青年創作與國際交流并舉,主題各異的街頭音樂活動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為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都市文化館將繼續以創新思維,努力將街頭藝術表演項目打造成為成都文化生活的響亮名片,讓音樂點亮蓉城的大街小巷,為成都‘三城三都’建設注入新活力。”成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