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起源于巴蜀地區的民間歷史,其敘事基礎深植于巴蜀民眾的生活之中,構建了一個高度符號化的視覺舞臺空間。它以獨特的唱腔藝術和地方樂器的音色為特色,形成了川劇獨有的視聽表現形式。川劇電影則將川劇的表演藝術、音樂、臉譜、服飾等元素與電影的敘事手法相融合,利用電影這一現代傳播媒介,向觀眾展現川劇的藝術魅力以及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
川劇電影起源
川劇電影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川劇集錦》,導演王逸。以三出傳統折子戲為聚合,分別是:吳小雷、陳淡然主演《五臺會兄》,曾榮華、許倩云主演《評雪辨蹤》,陳書舫、周企何主演《秋江》。1955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藝術教學片《渡藍關》《方孝孺草詔》和《單刀赴會》,由川劇名角張德成分別扮演了三個劇中的主要角色韓愈、方孝孺、關羽。1957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杜十娘》,1962年,峨眉電影制片廠攝制《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96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川劇現代戲《金鑰匙》。
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川劇電影主要是基于對舞臺表演的記錄,完成對經典劇目和川劇名家教學的資料留存,其中《金鑰匙》是唯一一部對川劇現代戲進行記錄的作品。該時期的川劇電影重在傳統,講求在還原舞臺表演精髓的基礎上,摸索戲曲和電影手法的融合。
文化創新與傳承
川劇電影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持續探索戲曲與電影藝術形式的融合路徑。川劇經過三百年的歷史累積與沉淀,逐漸形成了以變臉、吐火等絕技為特色的表演體系,且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分類細致,以高腔為主的多聲腔音樂和以鑼鼓為主的打擊配樂獨具特色。川劇源自巴蜀人民的生活經歷,是對巴蜀傳統文化最真實的記錄。電影作為現代視聽媒介,相較于以舞臺演出為主的戲曲具有更廣泛的受眾基礎和傳播范圍,更優勢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振興川劇”口號,之后涌現了大批優秀劇目,如《易膽大》《四姑娘》《巴山秀才》《變臉》《金子》《塵埃落定》《死水微瀾》《山杠爺》等,這些劇目中既有反映當下社會矛盾和人民生活現狀的現代劇,也有借古喻今、抨擊社會問題的新編古裝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此影響,該時期的川劇電影也嘗試改編新編劇目,如1982年和1984年,峨眉電影制片廠先后改編魏明倫新作《四姑娘》和《巴山奇冤》。
電影以視聽組合為表現手段,戲曲以唱腔、身段展現故事情節。戲曲表演講求意向化、程式化,如開門關門皆是通過演員身法表演意化出虛無的門,“一桌二椅”就構建了整個環境空間。電影則以畫面鏡頭為最小組成單位。從《四姑娘》到《巴山奇冤》,川劇電影在拍攝手法運用上不斷嘗試,從長鏡頭為主的記錄到組合分鏡使用,以電影語言展現川劇表演細節,從簡單舞臺布景到體量超過80%實景拍攝,增加電影時空的真實性,川劇電影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表現方式。
此后,川劇電影逐漸從傳統的舞臺演出記錄向以川劇故事為題材的創作轉變,著眼于與川劇相關的現當代故事,如《槐花幾時開》《臥云》《活著唱著》,以關注川劇的發生發展境況為主;川劇人的生活現狀也是該時期電影作品展現的重點,通過講述川劇人與川劇息息相關的人生經歷,呼吁社會和大眾關注時代當下非物質遺產傳承的現狀,如《過江龍》《變臉》《川劇往事》《道具師》《笑里藏刀》;還有部分作品僅選取川劇元素作為情節展開的線索,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如《老板,再拿雙筷子》《椒堂麻會》《變臉俠》。
該時期川劇電影完全以視聽的手段呈現,川劇傳統服飾妝扮等元素被保留,變臉、噴火等川劇表演技巧絕活僅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添彩,戲曲的程式化表演被弱化,川劇唱段通常作為背景音樂烘托氛圍,而不承擔助推劇情發展的任務。這類作品主要通過影視化手段的人物塑造、情節設置揭示主題,往往借助川劇元素傳遞出對歷史與人性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弘揚。
川劇電影始終秉承守正創新,以電影為載體,持續輸出,積極尋求文化創新與傳承的路徑。2005年,電影《中國公主杜蘭朵》利用三維建模技術重現皇家宮殿的輝煌,營造出傳奇氛圍。重慶市川劇院的現代劇目《金子》,以曹禺先生的《原野》為藍本改編,采用NT 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方式拍攝,利用數字技術實時轉播劇院演出,通過特殊攝影技術提供最佳視角。2020年,峨影集團用數字技術制作《巴山秀才》,通過綠幕和數字背景合成,使用特效來展現川劇魅力,吸引年輕觀眾關注傳統文化。
未來展望
從傳統到現代,川劇電影之路離不開川劇自身守正創新的不斷發展。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實施,為川劇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也將有助于川劇電影等創新形式的進一步發展。川劇電影是傳統川劇藝術與現代傳媒技術的結合,既是川劇創新的途徑,也是文化創新的表現。
從傳統舞臺記錄到以川劇元素為創作線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川劇電影的創新,既閃耀在技術光芒,也洋溢著內容和形式的突破。川劇電影的創新之路,正是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生動體現。在未來的歲月里,川劇電影將繼續以更加多元和開放的姿態,為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本文是四川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川劇發展研究中心2024年度項目《從川劇電影看川劇文化發展與傳承》(24CJZC0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四川傳媒學院副教授、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專家智庫成員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