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杜林:戲曲、戲劇 繼承是本 創新是魂
2024年11月14日 10:5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4日電 (袁牟知博)“戲曲、戲劇延續至今,其文化基因和符號始終根植于我們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加上現在的年輕人群體中興起了一股國風潮,如何結合當代審美與傳統藝術形式值得我們思考!边@是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國家一級導演杜林腦海中時常浮現的思考,也是指引他走上戲曲、戲劇守正創新之路的重要路標。

  杜林出生于1973年,三歲時他隨父母搬至四川省攀枝花市。自小學藝的他年幼時并不太能領悟到戲曲、戲劇的意義,也談不上熱愛,青年時期他也曾短暫地嘗試過其他行業。20多歲時,或許是自身成長帶來的頓悟,或許是命運的指引,杜林突然找到了對戲曲、戲劇的認同,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追求!凹热晃覐男W藝,我應該為它做點什么!睉汛е@一想法,杜林開始規劃自己的藝術生涯,并計劃進一步學習。

杜林接受采訪。 高嘉琪 攝

  2000年,杜林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完成從戲曲導演專業學生到戲曲導演的角色轉變,心底那個“應該為它做點什么”的聲音再次響起,驅動他探索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守正創新”似乎就是杜林和命運之手共同選中的答案。

  杜林開始在工作中做一些“新嘗試”,這難免會帶來跟行業前輩在戲劇觀上的碰撞與分歧。但當杜林查閱資料、回顧史實時,他發現守正創新之于戲曲、戲劇是一種新的表達,但并不是一種新的發展路徑,“實際上戲曲和戲劇的發展始終都是在不斷地進步中、不斷地與時俱進中、不斷地守正創新中延續下來的。你去翻看清代的資料,那時的戲劇跟現在已經是天差地別!边@一認知讓杜林更堅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力所能及的有利于戲曲、戲劇傳承、發展的事!

杜林。 受訪者供圖

  從小戲到大戲,杜林不斷嘗試在表演方式、情節結構、音樂節奏、舞臺呈現效果等方面尋求“傳統藝術的新表達”。而對于創作方向,杜林則有自己的堅持:“守正創新是發展途徑,但最終的目的是塑造人性的豐富面、光輝面!

  多年耕耘不輟,杜林打磨出歷史京劇《玉珠串》、現代京劇《浩然成昆》、現實題材京劇《人間四時有芙蓉》、革命歷史題材川劇《紅漫巴山》《追光》等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作品,先后榮獲中國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優秀作品獎、中國人口文化獎優秀作品獎(舞臺藝術類)、巴蜀文藝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省戲劇小品作品比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杜林。 受訪者供圖

  在杜林看來,創作重要,推廣亦然,“要先讓觀眾走進劇場,才能去說他喜不喜歡。”杜林的身影總穿梭在戲劇進校園、戲劇下基層、川劇普及、普惠性演出等活動中,對他而言,年輕一代對戲曲、戲劇的關注和喜愛,就是點燃他激情的火把!艾F在就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戲曲、戲劇從業人員在尋求與時俱進、‘老戲新演’,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又有濃厚興趣,這是‘雙向奔赴’。”杜林如是說。

  對已有的成績,杜林不滿足。起初的“如何守正創新?”在他腦海中,已衍生為“怎么做好‘老戲新演’?”“怎么把川劇技術層面的表演提高到藝術層面?”“怎么做好宣傳、營銷,打造IP?”……這些思考,正指引著杜林走向下一個十年、二十年。

  時代的發展脈絡無法預測,但杜林對戲曲、戲劇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影視是戲劇的2.0版本,自媒體、短視頻是戲劇的3.0版本,但本質始終是1.0版本的戲劇。戲劇就像手工制品,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大量機器制品,但手工制品也因此變得更為珍貴,戲劇的未來也會如此!(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精品只有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亚洲国产rv精品一区二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