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3日電 (陳思錤)初冬的傍晚,夜幕低垂,樂山市犍為縣羅城古鎮船形街古戲樓前,一場精彩紛呈的麒麟燈舞正在上演。
“麒麟燈舞起源于清朝,集舞蹈、音樂、武術、美術于一體,如今已經成為一種符號,維系著羅城的文化血脈……”燈光璀璨、鼓聲震天,在觀眾的歡騰聲中,一個小伙子正將羅城古鎮的歷史文化與民俗傳統向身旁的游客娓娓道來。
他叫劉浩然,與一些“90后”一樣,也曾留學海外、闖蕩百強,干過工程預算、人事管理等技術活,向往著大都市的繁華。但心系患病的母親,十年前劉浩然還是決定回到家鄉,從父親手中接過見證了羅城古鎮30多年風雨變遷的劉倫煙酒副食店。

告別快節奏、高薪酬的工作,劉浩然開始找尋另一種生活方式,從小就對麒麟燈、蔡氏武術等羅城特色非遺項目頗有興趣的他很快有了新的志向:“這里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鮮活的人文氣息,我想多吆喝幾聲,讓更多人發現它的美。”
在做好店鋪經營的同時,劉浩然一點一點拾起兒時的回憶,潛心研究古鎮文化,成為一名“非官方”的專業向導,熱情地向游客介紹特色民俗與美食小吃,漸漸在羅城鎮有了名氣。
三宮五廟、橋牌飲茶……歲月賦予這座煙火小鎮獨特的韻味與溫情。每逢節假日,古鎮上都會舉辦各類民俗展演活動,游客絡繹不絕,店鋪的流量也顯著提升,這不僅得益于地處景區入口的區位優勢,門口的“煙火火”便民服務牌也為他“招攬”了更多生意:借一塊充電寶、買一點土特產,配上“劉向導”的免費講解,游客漫步古鎮時總能收獲滿滿的沉浸感。
劉浩然的顧客不乏“00后”甚至“10后”,騎行、籃球、音樂、游戲、潮玩……這些興趣愛好自然也少不了,共同的話題串聯起流行與傳統,在與劉浩然的閑聊交流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認識、了解并愛上了非遺民俗。
“蔡氏武術以峨眉派趙門武術為基礎,融合北派及其他門派所長,注重內外兼修、磨練心性。”今年暑假期間,古鎮上迎來了許多前來采風寫生的美院學生,劉浩然向其他們介紹起與麒麟燈并稱“羅城雙絕”的蔡氏武術,一幅幅充滿張力的人物速寫躍然紙上。
劉浩然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并非停留于形式,其中與人為善的精神內核更是塑造了他的熱心腸。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送貨上門以外,他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主動投身于羅城鎮助老扶幼志愿活動中,樂于助人的性格使他在古鎮里積累起良好的口碑。
今年7月,鎮上的空巢老人鄒樹清不慎在家中摔倒,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打電話向劉浩然求助,及時送醫后幸無大礙,她多次感慨:“兒子在外地打工,要不是小劉多看顧,我可就危險咯!”
羅城古鎮縈繞百年的煙火氣始終揮之不散,講述著那些關于傳承、關于信仰、關于生活的動人故事。劉浩然也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他打算借助樂山煙草“煙火火”綜合服務平臺“升級”更多便民服務,還開始學習視頻拍攝剪輯技巧,希望通過新媒體傳播讓羅城非遺的魅力感染更多人,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