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面目和善、老實敦厚,名叫張軍,就像許多駕駛員一樣,看起來沒什么特別。但在很多認識他的人眼中,他卻稱得上英雄。因為他還有著另一個身份——民生救援隊名山分隊隊長。從2018年加入救援隊至今,張軍已在這一行業奮戰了近6年。
心系公益
毅然加入救援隊
時間回到2018年,38歲的張軍萌生了加入民生救援隊的想法。面對家人和同事的疑問,張軍很堅定地說:“我想要的不僅是過好平常日子,更想做一個能幫助他人,對別人有用的人。”
面對張軍堅定的決心,家人們也從不解到理解,進而轉變成支持。但起步不易,難住張軍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不懂得安全救援知識,也沒有任何救援的技能。
起步就遇到困難,大多數人或許會打退堂鼓。但張軍卻認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沒有絲毫猶豫投入對救援知識技能的學習中。越是不懂,越是用心鉆研;越是不明白的,越是開口去問,到處查找資料。
為了充分利用好業余時間,盡快學到更多的專業救援知識和方法。多少個夜晚,張軍書桌上的臺燈都亮到深夜。事實上,在學習救援知識的同時,張軍還要兼顧本職工作。為擠出更多學習時間,他常常吃兩口飯就撲進知識的海洋,一有休息時間就參與救援隊的培訓。
他從沒有因為忙碌的生活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也沒有因工作累、學得多而失去對公益的激情,“我深知,只有把自己的功夫練到位了,才能在別人有需要的危難時刻伸出援手,真正幫助人。”
天道酬勤。張軍這樣啃“硬骨頭”的態度,讓他的專業水平突飛猛進,結合救援工作中的成長,他逐漸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一位“傳授者”。當上民生救援隊名山分隊隊長后,他并沒有停下在學習道路上前進的腳步,而是更加努力,并在多次應急救援中發揮中堅力量。
發揮專長
解救群眾于危難
2020年11月14日晚上7點,民生救援隊名山分隊接到名山區某社區群眾的緊急求助電話。求助者稱其家中老人走失,請求隊員們協助搜尋。接到電話后,張軍作為隊長迅速組織了7名救援隊員展開搜救行動。
由于路況不熟悉、天氣寒冷等,隊員們歷經兩個小時艱苦搜尋后,在一條小溪中發現了失蹤的老人。老人的衣服已經被溪水打濕,出現了失溫的跡象。
張軍立即安排隊員為老人提供衣物,并克服各種困難,采用接力的形式將無法行走的老人安全地送回家中。
2021年6月28日,在名山區玉林小區公交站臺附近,一輛面包車與一輛紅色電動三輪車相撞。紅色三輪車駕駛員滿頭是血,坐在車輛流動較大的馬路中間,情況十分危急。
恰好,張軍駕駛著救援車路過此處。他毫不猶豫地將車停在路邊,并帶上隨車的急救包,前往傷者身邊。他首先安撫傷者,然后使用急救包中的止血帶、紗布、三角巾等緊急止血,同時清理傷者口鼻的血污,避免傷者窒息。他還利用急救包為傷者做頭枕,同時為其打傘遮陰。直至120急救車到達現場,張軍協助醫護人員將傷者轉移至救護車后才離開現場。
此外,張軍參與的日常水域救援、山地搜救更是數不勝數。
2020年,張軍曾參加雨城區八步鎮抗洪搶險;2021年,參與“7·20”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搶險;2022年,參與蘆山“6·1”地震搶險救援、“9·5”瀘定地震搶險救援等救援任務。
加入救援隊至今,張軍已組織并參與雅安各縣區山地搜救等各項任務70余次。一次次救援中,張軍切實幫助許多群眾脫離了危險。
由于張軍在志愿服務領域的突出表現,3月5日,張軍被評為2023年度雅安市優秀志愿者。
本報記者 彭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