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誠實守信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知誠信、守誠信,弘揚誠實守信傳統美德,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樹立誠信觀念,增強誠信意識,弘揚誠信文化,維護誠信形象,堅守誠信底線,踐行誠信行為,參與誠信建設。
如何做到誠信呢?
增強誠信意識。要自覺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努力培養誠實守信優良品質,堅決抵制不良失信行為,時刻秉持“內誠于心、外信于人”理念,把誠信作為價值導向和行為指南,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踐行誠信原則。要以誠信為標尺,做誠信人、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堅守誠信底線,對內不自欺、表里如一,對外不欺人、言行一致,始終保持以誠待人、以信處事,做“知信、守信、用信”的表率。
弘揚誠信文化。要踴躍參與誠信建設活動,積極傳播誠信文化,宣講誠信故事,傾聽誠信聲音,匯聚誠信力量,在全市形成“人人關注誠信、社會崇尚誠信”的良好風尚,讓誠信成為雅安最美底色。
誠信,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責任。誠信不僅關乎個人的聲譽,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我們要爭做誠信市民,共建誠信文化,讓誠信之風吹遍雅州大地!
本報記者 李曉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