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劍
小山村建起了“洋盤”的塑膠燈光籃球場,鄉村里辦起了國際性質的體育賽事,體育特長教育讓貧困鄉村學子人生軌跡得以改變……著力構建“體育+”或“+體育”的發展模式,書寫四川體育人的脫貧攻堅故事,助力鄉村振興。
A 生活習慣 體育讓生活更美好
“李老師,今天晚上我們一起打球哇?”3月24日,雷波縣曲依鄉馬鞍村村民曲木哈嘎熱情邀請四川省體育局派駐在此的扶貧干部李毅,參加村民籃球賽。這個村有涼山州第一座村級塑膠燈光籃球場,很“洋盤”。李毅說,現在不少村民已經養成了“只要有空,就來這里鍛煉”的習慣。
與李毅一樣,胡鉑也是四川省體育局的駐村扶貧干部,回憶自己2017年12月剛到馬鞍村時的情景: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就連電話信號也時斷時續。事實上,在四川省體育局對口負責的雷波縣曲依鄉其他幾個村,情況也大同小異。
改變從生活習慣開始。曲依鄉的村民家里大都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坐在地上、蹲在門口端碗吃飯,是村民習以為常的事。突破口就從改變村民“吃相”開始,他們買來碗筷炊具、洗滌洗漱等生活用品發給村民,引導他們改變生活習慣。大力倡導“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通過“移風易俗、四好家庭”創建活動,評選“四好、五洗”衛生家庭等活動,村民衛生意識大大提升,“有一次我到一個村民家做回訪,他特意把洗得干干凈凈的手伸出來給我看。”四川省體育局駐村扶貧干部繆夢航說。
在引導和督促村民改變衛生習慣的同時,村垃圾站、太陽能路燈、集中安置點公用廚房也陸續建成,走在四川省體育局定點扶貧的幾個村里,可謂翻天覆地,硬化的水泥路兩旁是綠道,沿著綠道走,由中國體彩公益金捐建的文體廣場、健身路徑、衛生站等文體設施可見。如今,雷波縣帕哈鄉全部5個村都有了多功能文體廣場。村民有了開展文體活動的場所,生活變得多彩,精神面貌也得以改觀。
不僅雷波縣,“體育+”或“+體育”也改變著武勝縣村民的生活。“以前村民們吃了晚飯,不是打牌就是喝酒,沒有一點文化體育生活。”張雪飛是武勝縣梅托村的駐村扶貧干部,可梅托村自從修起村級農民體育健身設施后,每天來這里鍛煉的村民絡繹不絕,就連附近村子的村民也來鍛煉。“體育鍛煉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風貌和村里
的風氣也變好了。”“是體育讓我們生活更美好。”梅托村愛跳廣場舞的村民張紅梅笑著說,“有了好身體才有好心情嘛!”
B 體育扶志 打開 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門
日前,一場足球比賽在成都舉行,對陣雙方是攀枝花米易縣撒蓮鎮中心校足球隊和成都石室天府中學足球隊。兩所相隔600多公里的學校,為何走到了一起?“農村孩子也需要足球運動,讓懷揣足球夢想的孩子走出大山,闖出一片不一樣的天空,是我們的初衷。”撒蓮鎮中心學校校長張昱說。張昱愛好體育,曾練過田徑,該校體育老師楊華籃球專業畢業,兩個對足球幾乎一竅不通的人,因為這樣簡單而樸素的想法,組建起撒蓮鎮第一支足球隊,沙馬打哈、刷日約布這些彝族孩子成了這支球隊的第一批隊員。
雖然訓練條件一般,但無論刮風下雨或烈日當空,孩子們都會聚集于球場,追逐自己的足球夢想。沙馬打哈更甚,他練球后回家都是背著書包跑在山路上,“這是我訓練體能的好辦法。”他的父親沙馬木呷不懂足球,但是對兒子踢球很支持,“希望他堅持下去,走出大山。”事實上,足球也正在改變像沙馬打哈一樣的孩子的人生軌跡。楊華說,沙馬打哈等人通過遴選,代表攀枝花參加省級足球賽,攀枝花城區一所比較好的中學也希望這些孩子畢業后到該校就讀,讓孩子們繼續踢球。
武勝縣也有一支幫助貧困學子圓夢的體育隊伍,項目是賽艇皮劃艇。這支成立于2015年的賽艇皮劃艇隊,如今已經是四川省赫赫有名的冠軍隊伍,其中,有4人獲得了全國冠軍。隊員大多來自農村的初、高中貧困生。由于他們在四川省青少年賽艇皮劃艇錦標賽中所向披靡,不少人因此進入了省隊、考上了大學。他們都說,是體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瀘沽中學是涼山州藝體特色中學,90%的學生來自農村,其中有600多人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1986年起,學校先后組建了舉重、拳擊、田徑、籃球、足球、健美操等訓練隊,培養了大量優秀運動員,尤其以拳擊項目見長。在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學校有7名學生分獲金、銀、銅牌。在校園里,男孩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文化課學習,下午四點到五點半則變身“拳擊少年”,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訓練。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所鄉鎮中學竟有一個拳擊館,每天在此訓練的有150多人。教練史光雄已執掌拳擊隊30年。“對鄉村孩子來說,體育特長教育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門。”
C 賽事下沉 助力鄉村振興
國際自盟自由式小輪車一級賽(中國武勝站),日前在武勝縣白坪—飛龍鄉村振興示范區騎跑基地開賽。120余名中外運動員云集賽場,演繹小輪車上的“速度與激情”,這已經是武勝縣連續第二年舉辦該項賽事,賽事之所以放在這里,是要增強這里鄉村的“造血”功能。
武勝縣是四川省體育局對口幫扶縣,駐村干部們深知鄉村振興,除了黨建工作引領、設施設備建設、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之外,還要構建起一套體育產業鏈,讓村民獲得收入,而白坪—飛龍鄉村振興示范區的騎跑基地就是這個理念的產物,它以運動休閑為主題,由裝配式功能用房、酷跑廣場及小輪車標準訓練基地構成。四川隊長期在此駐訓,還吸引來了許多戶外運動愛好者。
還不只是小輪車賽,最近幾年,落戶武勝縣的國際、國內賽事越來越多:2019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武勝鄉村馬拉松賽……“體育賽事讓武勝人嘗到了甜頭。”武勝縣副縣長劉勇說,在四川省體育局的支持下,武勝縣的生態農產品直供運動隊,既保障了運動隊的食品安全,又拓寬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
涼山州鹽源縣瀘沽湖鎮的趙華才也感受到了賽事帶來的好處,“每年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辦時,就像過節一樣,非常熱鬧。游客來了,客棧生意也好了很多。”首屆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辦以來,瀘沽湖四川片區的游客量逐年增加,僅2019年1至9月游客量就超過65萬人次,“體育+旅游”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成都體育學院經濟管理系黨總支書記、天府國際體育賽事研究院副院長柳偉認為,體育賽事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已經被國內外無數實踐經驗所證明,體育賽事lP對于鄉村振興工作能夠發揮積極有效的助推作用。
在四川省體育局機關黨委書記趙軍看來,有意識地用體育設施、體育活動、體育服務指導、體育精神激活村民的鍛煉意識、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和喚醒鄉村人不畏艱苦、頑強拼搏、勇于爭先和樂觀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很有必要。為此,四川省體育局近年來還推出了“冠軍行動”,先后16次組織張山、殷劍、陳靜、馮喆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深入幫扶鄉村與群眾互動,激發他們自立自強、不屈不撓的斗志,以體育精神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