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6日電 (唐倩)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著名音樂家譚盾將攜手豎琴演奏家陳妤穎、琵琶演奏家韓研在成都交響樂團音樂廳演繹《13部微電影的交響詩:女書》(以下簡稱“女書”),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的女性。

譚盾,首位擔任紐約巴德音樂學院院長的華人,指揮過波士頓交響樂團、馬勒室內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等世界級交響樂團。作品曾獲奧斯卡獎、格萊美獎、德國巴赫獎等。民眾熟知的電影《臥虎藏龍》《英雄》《夜宴》中均使用譚盾音樂作品。
3月8日,他將首次在成都交響樂團音樂廳帶來樂季音樂會“女神”——《女書》。這部作品由譚盾耗時五年在江永田野里拍攝、收集、構思、醞釀音樂的創作和視聽影像的結構,注重了影視之間的時空對位、音樂與影視之間的對位、古老女書與未來之音的對位“三重對位關系”,全曲共分為13個樂章,以揭示女書起源的“秘扇”為始,繼而分享母女之間的故事、女書村古老村景以及女兒對母親的思念,把夢想中的現實融在一面“池塘水鼓”上來演繹,以“活在夢里”為終,講述了江永女性的一生。
“女書”是目前世界現存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流傳于湖南江永一帶,字形飄逸舒展,字音極具樂感。“我最開始看到女書的時候,對其書法結構感到極為好奇,我讀不出這是什么字,也不知什么意思,但是我聽見聲音了,這是個很奇特的感覺。作為一個音樂家,尤其是當你小時候就有成為一個音樂巫師那樣的夢想,這些符號、筆法,越看不懂,聲音就越撲面而來,所以我是被聲音吸引過去的。”譚盾坦言道。如今,這一女書原創音樂已在34個國家和地區演出,觀眾數量逾100萬人次。江永女書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鄉野村落進入國際視野,登上了世界的大舞臺。
除了這首獻給女性的《女書》之外,譚盾還將帶來肖斯塔科維奇《節日序曲》Op.96。這首曲目是1954年為慶祝蘇聯十月革命三十七周年而創作的一首管弦樂曲,它以熱情、生動的音樂語言,莊嚴、輝煌的藝術形象,描繪了蘇聯人民歡度節日的景象。譚盾特意在婦女節帶來這首曲目,也突出了當天的節日氛圍。
同時,當晚還將演奏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康定斯基視覺藝術同步呈現。譚盾認為,康定斯基是一位音樂的畫家,他作品的對位、構圖與顏色非常具有音樂的動感與韻律。
當晚與成都交響樂團演繹的《圖畫展覽會》,譚盾也將創新性地采用交響樂與圖畫影像同步結合的形式,通過穆索爾斯基音樂與康定斯基視覺藝術同步呈現,展現在當下的潮流里如何重現及重創古典音樂。至于琵琶協奏曲《三泉》,譚盾結合了中西方的音樂元素,以琵琶這一傳統中國樂器為主角,展示了琵琶的獨特魅力。在《三泉》中,譚盾將自己在作品中引用過的三種琵琶(現代琵琶、敦煌反彈琵琶和唐代五弦琵琶),串連起來,穿越時空:每一把琵琶,都影射出不同的敦煌音樂之夢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