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馬井鎮雙石橋村“翰林院子”。 何浠 攝
中新網四川什邡4月23日電 (記者 岳依桐)4月的暖陽為連片的農家小院披上金色的“外衣”,色彩鮮艷、造型多樣的彩繪墻畫為古色古香的院墻增添了一絲趣味……位于四川德陽什邡市馬井鎮雙石橋村的“翰林院子”,是當地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譜鄉村振興新篇的重要試點點位。
據介紹,“翰林院子”院內有住戶67戶,院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5棵樹齡近350年的紅豆樹,相傳為四川大學前身“尊經書院”的首位校長、清朝光緒年間翰林羅光烈祖輩所植,寓意五子登科、五谷豐登。
該村以耕讀古風深化德育,以人文底蘊提升自治,以文化資源做強文創品牌,力爭打造全省一流文創基地。2014年,按照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總體目標,當地整合資金750余萬元,對“翰林院子”進行集中打造,5棵紅豆樹在改造中得到妥善保護,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完成,新型農業產業初具規模。
“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鄉村振興,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過上更好的生活。”馬井鎮鎮長李洪告訴記者,當地充分依托傳統文化資源,挖掘耕讀文化、翰林文化底蘊,并在建設過程中讓傳統鄉村院落實現提升。“通過產業和文化振興,2020年馬井鎮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6萬元。”
在村莊發展過程中,雙石橋村堅持厚植人文根基,以文化供給提升自治,編印《馬腳井》《鄉愁》《馬井鄉村史合輯》等文獻,進村入戶發放解讀,不斷增強村民文化自信,引導村民自覺踐行文明新風;院內村民自發協商形成《衛生文明公約》,組建衛生文明監督管委會和志愿者服務隊,自發參與到環境治理和鄉風文明行動中,主動抵制不文明行為。
李洪說,打造“翰林院子”以來,馬井鎮還通過舉辦藝術節、開辦藝術展覽等方式不斷提升其知名度,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天氣好的時候,會有很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體驗傳統文化,最多的時候一個周末能迎來上千名游客。”
“現在村莊相當漂亮,居住環境也舒適,生活很滋潤。”今年52歲的雙石橋村村民高清元笑著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自家院子總會迎來或喝茶賞景,或寫書法搞藝術的游客,十分熱鬧。
“我從村子的變化中看到了商機。”高清元說,2017年,他在村莊附近開了一家農家樂,生意一直不錯,還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鄉村振興真的很有意義,至少大家的收入都實打實的增加了。”
據了解,當前,“翰林院子”以深厚的人文風情和古樸的傳統風貌,正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及藝術家前來,在感受新農村建設成效的同時,與村民一道共繪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的全新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