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采訪團走進幸福古村探訪污水治理!∶忌缴鷳B環境局供圖
中新網眉山6月2日電(起鈺婷 劉忠俊)“這兩年村里變化太大了,不僅生態好了,前來參觀旅游的人也多了!2日,幸福古村村民趙大爺擺著水果攤,在樹下悠然納涼,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和參觀者感嘆道。在四川省眉山市,山清水秀,藍天白云的美景日益觸手可及,成為百姓生活最真切的感受。
近期,眉山舉辦“生態眉山行”集中采訪活動,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經濟日報、中國日報、四川日報等十余位主流媒體記者齊聚眉山,深入了解該市把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取得的實質性成果。
初夏的丹棱縣順龍鄉幸福古村,竹籬笆、黃泥墻、石板路……乍一看,這兒是一座原汁原味、縈繞著鄉愁的古村,但實際上卻有先進科技作支撐——旱廁改水廁后,一體化凈水槽讓該村的生活污水達到了1級B標的排放標準。
“旱天可灌溉,雨天無污染。”在幸福公社污水集中處理點污水排放口,丹棱縣生態環境局農村自然生態股股長蔣漢勇彎下身用手捧起一汪無異味的清水,向采訪團夸贊起了這一“高科技”。
“高科技”暗藏在農家樂門口的幾個井蓋里,里面分布著約3平方米和各個房間排水管相連的污水凈化槽。凈化槽里,采用工藝,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只需要72小時,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就能大部分去除,污水變成清水。過去,幸福古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水溝里,一到夏季就臭氣熏天,而如今碧水清流這就是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帶來的變化。
采訪團一行在參觀了農村污水治理后,全國人大代表、眉山市丹棱縣齊樂鎮龍鵠村黨委書記羅朝運在現場向采訪團介紹了他探索推行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垃圾圍村”是一些農村地區村容村貌的痛點!褒堸]村曾經也不例外,但現在是省級‘四好村’,是幸福美麗村!绷_朝運說出了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創新垃圾處理模式:村民每人每月繳納1元錢,建立村保潔資金庫,由村民選出保潔承包人,負責村里垃圾收集和轉運。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龍鵠村搖身一變,從一個“臟亂差”的村落成為省級“四好村”,從以糧食作物為主的小村莊變成了產業發達、農旅結合的新農村……一幅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眉山結合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決策部署,堅持“一體共治、兩水同治、三區聯治”,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19至今,該市累計建成361座一體化處理設施,26.2萬座分散式治理或綜合利用設施,563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占比76%,受益農戶達42.8萬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