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四川寶墩遺址發現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及有機質的房屋構件
2021年06月08日 11: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社成都6月7日電 (記者 岳依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對外公布寶墩遺址最新田野考古發掘成果。在2020年至2021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寶墩時期的水稻田和作為建筑構件使用的碳化竹片,系成都平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水稻田和有機質的房屋構件。

  位于成都新津的寶墩遺址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

  繼幾年前在寶墩遺址發現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遺存后,本輪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揭露了面積約600平方米的水稻田遺跡,共發現1條與該區域相連通的水溝遺跡,1條疑似田埂遺跡,1處疑似水稻根窩遺跡。

  “2件土樣標本植硅體檢測結果顯示,該地層中有水稻植硅體分布,水稻為主要農作物類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寶墩工作站副站長唐淼介紹,水稻植硅體包括扇型、雙峰型和并排啞鈴型三種。該地層中雙峰型植硅體濃度高于100000粒/克,扇型植硅體濃度高于80000粒/克。“從生物指標來講,該地層已經基本可以被判定為水稻田。”

  據悉,考古人員已對該地層土壤進行系統采樣,計劃系統檢測該地層各區域、上下相鄰地層植物植硅體情況,旨在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地層水稻植硅體類型、比例、濃度以及與水稻伴生的雜草群的綜合分析、土壤微形態研究等方式,進一步豐富證明該區域為水稻田遺跡的證據。

  從上個世紀晚期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陸續在寶墩等八座成都史前城址群發現了竹(木)骨泥墻基槽式居住型建筑遺存。不過,雖然外界對寶墩時期的建筑充滿好奇,卻一直未能發現有機質的建筑構件的實物證據。

  唐淼介紹,此輪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臺地邊緣倒塌的紅燒土基址中發現了6枚碳化竹片,這是目前所發現的成都平原最早有機質的房屋構件,進一步證實了竹骨泥墻建筑在成都平原的久遠歷史。

  唐淼表示,下一步,文保工作者將介入到竹片種屬鑒定、保護方式等工作中,通過多學科綜合方法,進一步探索成都平原寶墩時期的人地關系及人類居住模式。(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夜夜 | 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思思热在线精品视频67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