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瀘縣地震震區區域航拍圖。 成理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中新網成都9月19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19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據全球地震滑坡快速預測模型的預測結果顯示,瀘縣地震震區發生同震滑坡的概率較低,相對中等概率區主要集中在玉蟾風景區北東區域,范圍較小,同震地質災害風險較低。

玉蟾山區出現小規模的崩塌災害。 成理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16日4時33分,四川瀘州市瀘縣境內發生6.0級地震。本次地震震中區域平均海拔約260米,平均高差30米,最大高差230米,屬于低山丘陵地貌。據四川省一三五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瀘縣地災普查數據顯示,震前有記錄的滑坡共137處,主要以小型土質滑坡為主。
地震發生后,成都理工大學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專業研究人員奔赴現場,投入到瀘縣地震潛在地質災害空間分布概率的預測研究中。根據調查,此次地震震區位于華鎣山斷裂帶附近,該斷裂帶北起萬源,向南西經達川、榮昌至宜賓西南,全長約600 km,為川中臺拱與川東陷褶束兩個三級構造單元的邊界斷裂。2019年6月17日宜賓長寧6.0級地震也處于該地震帶,有歷史記錄以來,此次震中50公里范圍內發生過4次5級以上地震。

瀘縣地震同震滑坡空間概率分布圖。 成理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為快速預測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范圍,成都理工大學地災國重實驗室全面收集震區相關背景資料,采用范宣梅教授團隊基于全球地震滑坡數據庫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發的全球地震滑坡快速預測模型,利用地形、地質條件、地震參數和環境條件等10余個控制因子,快速預測地震誘發滑坡的空間發生概率。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范宣梅介紹,雖然瀘縣地震震區發生同震滑坡的概率較低,但中等概率山區可能存在震裂(地面開裂)情況,加之近期四川強降雨較多,震裂山體在強降雨作用下,可能產生新發地質災害。建議加強對預測的中等概率區進行地面調查、對可能威脅居民安全的震裂斜坡加強監測預警。

山路旁崩滑。 成理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成理地災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成調察團隊趕赴震中,調察團隊主要在模型預測的中等風險區瀘縣玉蟾山風景區及其周邊開展了進行了詳細的震后現場地災勘查,并使用了無人機設備對該區域進行了航拍,對航拍過程中重點的可疑地災隱患點進行了實際的現場調查。
調查團隊于調查區域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區域受地震影響后,玉蟾山區出現小規模的崩塌災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山區道路的正常通行;航拍照片顯示,該區域并未出現大規模破壞性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這與實驗室同震滑坡預測模型得到的災害空間分布概率結果比較吻合。但由于山區存在一些歷史的滑坡災害,地震導致巖土體力學性質下降,玉蟾山區近幾年多有降雨,仍需注意該地區滑坡與泥石流災害的防控,必要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