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華文媒體在九寨溝參訪。 肖蓉 攝
中新網阿壩10月28日電 (記者 岳依桐)“此行我感受到了阿壩州充滿潛力的發展前景,這里的一切都讓我印象深刻。”28日,為期一周的2021海外華文媒體感知中國(四川)行活動落下帷幕,阿根廷華人網副主編崔明才告訴中新網記者,自己將通過報道,在海外大力宣傳阿壩州的多元發展動能。

海外華文媒體在黃龍參訪。 肖蓉 攝
本次活動期間,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南非、委內瑞拉、新西蘭、匈牙利、意大利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9家海外華文媒體走進阿壩州九寨溝縣、松潘縣、紅原縣、黑水縣、汶川縣等地,參訪當地生機勃勃的旅游產業、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災后重建的巨大成效以及鄉村振興的推進情況。
旅游產業國際化推廣正當時

海外華文媒體參訪羊茸哈德村。 肖蓉 攝
自然資源豐富的阿壩州擁有發展旅游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前往黃龍、九寨溝、達古冰川等風景名勝區參訪時,海外華文媒體頻頻按下快門,記錄動人美景,并為當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點贊,表示愿作阿壩州旅游產業的國際推廣者。
美國紐約商務傳媒集團董事長姜衛民表示,阿壩州應當充分利用黃龍、九寨溝兩處世界自然遺產現有的國際影響力,將其作為當地旅游產業走出的亮點“名片”,下大力氣提升阿壩州旅游產業的國際知名度,讓海外民眾更加了解阿壩州旅游資源,并以此帶動當地其他旅游景區的發展。
日本樂樂中國電視臺總編輯歐陽樂耕談到,作為海外華媒,自己將通過系列報道在日本推廣當地文旅產業,并與日本主流媒體加強對接,讓日本民眾進一步領略阿壩州之美,為推動當地全域旅游發展做出貢獻。
民族文化守正創新魅力突顯

海外華文媒體參訪郎依寺。 肖蓉 攝
在松潘縣郎依寺,海外華文媒體一行近距離感受了傳統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座占地面積14831.14平方米,建筑面積5420平方米的寺廟始建于1069年,至今已有952年歷史,是松潘縣內本教寺廟中歷史最悠久的寺廟。
郎依·阿旺尼美活佛向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介紹,平日里除了弘法以外,寺廟的僧眾都非常重視藏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寺廟內也成立了佛學院。例如唐卡繪畫藝術、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藏族寶貴的傳統文化,寺廟不僅是弘法的地方,更是藏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不論是寺廟獨特的建筑設計,還是隨處可見的精美唐卡,都展現了當地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在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副總編胡海看來,文化是全世界的寶貴財富,阿壩州對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視讓人動容,自己將在海外加大力度宣傳這里豐富多元的文化,讓海外民眾進一步了解阿壩州、了解四川。
精美的飾品、種類豐富的禮品……依托于民族文化衍生的系列文創產品也讓海外華文媒體一行印象深刻。南非《非洲時報》副總編輯孫想錄認為,這些文創產品是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的生動體現。“文化在傳承中長久流傳,又在創新中實現符合時代特色的發展,值得點贊。”
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活力迸發

海外華文媒體在達古冰川參訪。 肖蓉 攝
在黑水縣,海外華文媒體一行與被譽為“最美藏寨”的羊茸哈德村進行了一場浪漫的邂逅。這個美麗的村莊是該縣“搬遷致富”的典型案例,也是“鄉村振興”的先行示范點。在被充滿藏族特色的村容村貌驚艷后,該村通過發展旅游產業,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故事更是讓海外華文媒體一行贊嘆不已。
據介紹,該村縱深發展“旅游+”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本、農村變景區、村民變股民、民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的華麗轉變。村民們精美的藏房“變身”藏式民宿,2800余平方米的旅游綜合體驗區內,餐廳、休閑木屋、音樂酒吧等一應俱全。當地民眾正搭乘旅游產業快車,在鄉村振興、致富增收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村子的打造過程是怎樣的?”“村民的增收模式是什么?”“村莊下一步發展規劃是什么?”與羊茸哈德村黨支部書記、村長木爾甲座談時,海外華文媒體一行熱情提問。歐陽樂耕表示,與自己19年前初次到訪阿壩州時相比,當地民眾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喜人的變化,通過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規劃精確且成效顯著。
此次四川行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但在阿壩州這片美麗土地上發生的動人變化,將通過海外華文媒體的鏡頭和筆觸,傳遞至全球各地,讓世界各國民眾進一步感受當地的多元發展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