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奧運“五金王”鄒凱:持續“燃燒”冬奧熱度,更好迎接“后冬奧”時代到來
中新網成都2月19日電 題:奧運“五金王”鄒凱:持續“燃燒”冬奧熱度,更好迎接“后冬奧”時代到來
記者 岳依桐
“北京冬奧會在中國掀起冰雪運動熱潮,即便是在四川等少雪的省份,民眾的參與度也明顯提高。”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鄒凱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建議,在“后冬奧”時代,可持續加強宣傳,以活動、比賽為媒介,進一步激發民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推動中國冰雪運動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中國首個獲得5枚奧運金牌的運動員,鄒凱站在倫敦奧運會賽場上打出“五金冠九州”橫幅的高光時刻從未被忘記。雖已退役6年,他仍以促進中國體育發展為己任。
實際上,過去幾年的全國兩會上,北京冬奧會就是體育界別政協委員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如何延長冬奧會熱度,讓冰雪運動、冰雪產業繼續“燃”?鄒凱談道,怎樣有效迎接“后冬奧”時代是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鄒凱接受中新網專訪。 安源 攝
“冬奧會是冰雪運動的最高賽場,不僅能夠推動競技體育發展,對大眾體育帶來的影響同樣顯著。”鄒凱告訴記者,從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到“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宏大愿景的提出,這項大型賽事對于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述愿景已經成為現實。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塊室內外各類滑雪場,中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到3.46億。《2021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冰雪產業規模超4200億元人民幣。按照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規劃,到2025年中國冰雪產業的總體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在鄒凱看來,為更好地迎接“后冬奧”時代到來,應做到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發展“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可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讓冰雪運動進一步“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國民眾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應更注重冰雪項目青年運動員的挖掘、培養,沖擊競技體育不斷挑戰極限的“高峰”。
本屆冬奧會涌現了很多如谷愛凌、蘇翊鳴一樣的優秀年輕運動員,讓鄒凱備感驕傲和欣慰。“對于運動員而言,在賽場上不僅要挑戰對手,更要挑戰自己,競技體育精神的關鍵在于不斷突破自我。”鄒凱說,相信一定會有更多年輕運動員能以最佳狀態突破極限,“他們還有很多時間去創造更多可能和未來”。
專研體操運動領域的鄒凱告訴記者,體操作為基礎大項,多年來源源不斷地向其他運動項目輸送著跨界人才,其中不乏跨界到冰雪項目的青年運動員。“體操的基礎優勢能夠在技巧方面為運動員起到輔助作用,相信他們未來會在冬奧會的賽場上發光發熱。”
談及挖掘、培養青年運動“苗子”的重要性,鄒凱說,今年全國兩會,他將繼續關注如何在體教融合背景下推動退役運動員進校園的議題。“實際上,大部分運動員退役后都從事著與其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他們積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無處應用。”鄒凱建議,應推動退役運動員入校任教,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為提升校園體育水平以及年輕體育人才的挖掘、培養提供助力。
2008年,鄒凱作為運動員參與了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勇奪三金。今年,作為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手之一,鄒凱用一種全新的身份參與了這項體育盛會。“在‘雙奧之城’的兩次體驗都讓我非常激動、榮幸之至。”這位年輕的全國政協委員笑道,“當年的我希望在奧運賽場上展現中國體操運動員的實力,為祖國贏得榮譽;今年的我則是冬奧會的一名忠實觀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