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在蓉啟動 讓藥用植物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2022年07月03日 08: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堯欣雨

  中新網成都7月2日電 (記者 賀劭清)成都中醫藥大學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發布會暨研究聯盟成立儀式2日在成都舉行。

  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在蓉啟動。 張浪 攝

  根據規劃,成都中醫藥大學將聯合國內外主要的基因組學優勢科研團隊、農業類和中醫藥類大學及傳統醫藥相關科研單位,以中國、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巴西、埃及等國家藥典收集的藥用植物物種為基礎,系統收集整理千種藥用植物資源,構建實體庫,完成1000種以上藥用植物基因組測序,讓藥用植物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表示,成都中醫藥大學作為中國首個中藥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雙一流”中藥學學科建設高校,始終致力于中藥資源和中藥現代化的研究與探索。由陳士林院士牽頭的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匯聚智慧、共結聯盟,將助推藥用植物和中藥領域與前沿生命科學技術深入融合,實現醫藥研究領域的跨越式融通與發展,為“健康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圖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出席儀式并致辭。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此次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陳士林院士牽頭。2010年,陳士林研究團隊提出本草基因組計劃,針對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和典型次生代謝途徑的藥用植物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后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包含人參、靈芝、黃花蒿、紫蘇、菊花、黃連、丹參、卷柏、紅豆杉等一批高質量藥用植物基因組序列。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對中藥的認知從早期的經驗積累逐漸過度到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藥進行深入的研究,但對傳統中藥植物基因資源認識的薄弱,將制約中國中藥植物資源保護、新品種選育、藥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等研究。”陳士林介紹,本草基因組的實施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基因功能開展研究和開發,可以建立用于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及其調控研究的藥用模式生物體系,通過合成生物學生產重要的天然藥物或新藥原料,利用基因組輔助育種培育中草藥優良品種。(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专区 | 日本一道本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版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