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2日電 (記者 賀劭清 岳依桐)“紫領人才與傳統藍領人才的培養模式有較大差別,傳統的理論和方法不能完全滿足其培養需求,高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內部現有的教育培訓體系也不能很好滿足培養需求!彼拇ㄊ≌䥇f委員、四川省商務廳審批處處長陳實22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加速,傳統的藍領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制造、數字制造的需求,需要加大力度培養紫領人才。
據了解,紫領是白領和藍領的融合,指掌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既熟悉實際制造流程和生產實踐操作,又了解相應技術理論,兼具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2025年1月3日發布的《新質生產力應用型人才就業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紫領人才總需求約為2500萬人。隨著中國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和智能制造業蓬勃發展,未來10年紫領人才總需求將保持增長態勢,到2035年或超3100萬人。
“培育壯大紫領人才,有助于將新質生產力創造的財富分配給更多的普通勞動者!标悓嵄硎,在智能制造業企業中,紫領往往擔任班組長、技術員或者質檢員,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善于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在生產一線進行“微創新”,保障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的實施,是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和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培養更多紫領人才,陳實建議,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合作,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研究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紫領人才培養理論和方法,推動高校和職業院校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改革。
陳實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制訂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勵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及科研機構深度合作,采取聯建研發中心、實習實訓基地以及在高校和職業院校為企業定制“企業班”等措施,探索教育培訓改革創新,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提升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的對接精準度,共同推動人才培養。
在陳實看來,各界還應該加大紫領宣傳力度,增強紫領的職業認同感,破除重學歷、輕技能以及片面追求高學歷和白領工作等錯誤觀念,帶動更多的人才加入紫領行列。(完)